2024年4月20日

收藏本站| 登录|注册

“普陀山杯”中国佛教名山摄影作品展

新闻资讯详情

佛教名山名录

发布时间:2020年1月20日

1五台山

五台山自东汉永平年起已有寺庙建筑,是中国佛教寺庙建筑最早的建造地之一,至今保存着东亚乃至世界现存最庞大的佛教古建群,被赞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历史长廊”。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道场,有着持续1600余年的文殊信仰传承,山中寺庙均供奉文殊菩萨。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到五台山求经礼佛的外国僧侣也日益增多。此外,五台山还是我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喇嘛教的道场。

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是北方高寒地区极为罕见的绿色宝库、冰缘地貌的自然博物馆,是整个华北地区最高点,被称为“华北屋脊”。风景名胜区面积约593平方公里,因“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有“清凉山”的美誉。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于1982年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于2009年以“文化景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2普陀山

普陀山《山志》记载,唐代大中年间就有印度僧人到普陀山潮音洞朝拜。唐咸通四年(863)留下“不肯去观音”传说,梁贞明二年(916)在张氏宅基建始建寺院“不肯去观音院”,后经发展寺院无论大小,都供奉观音菩萨。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促进了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的形成,并迅速成为汉传佛教中心。另有研究认为普陀山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大历史遗存。

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岛东部海域,四面环海,与世界著名渔港沈家门隔海相望,主游览区面积约12.5平方公里。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恰似“海岛植物园”。普陀山碧海金沙、寺塔崖刻、幽洞奇岩、梵音潮声浑然一体,形成山海兼胜、水天一色的独特景观,被盛赞为“人间第一清静境”。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于1982年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3峨眉山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最初兴起地之一,始传于晋代并由此传入中国东部,具有特殊文化意义。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华藏寺,于1世纪建在峨眉山顶。峨眉山首座寺庙供普贤菩萨像,定名普贤寺,此后所建寺庙皆供奉普贤菩萨。明清时期,峨眉山无峰不寺,独尊普贤,最终自然发展成为蜚声中外的普贤菩萨道场。

峨眉山位于神秘的北纬30°附近,四川盆地西南边缘,风景名胜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以“雄、秀、神、奇、灵”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佛教文化闻名于世,自然遗产极其丰富,素有天然“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之美誉。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于1982年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于1996年与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共同以“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九华山

九华山佛教始传于东晋年间。公元719年,新罗国(韩国)王子金乔觉卓锡九华山,因其生前逝后各种瑞相酷似佛经中记载的地藏菩萨,僧众尊他为地藏菩萨应世,九华山遂辟为地藏菩萨道场。自唐以来,寺院日增,僧众云集,香火之盛甲于天下。

九华山为皖南三大山系列之一,呈南北走向,风景名胜区面积120平方公里,由11大景区组成。九大主峰如九朵莲花,千姿百态,各具神韵。古称“陵阳山”、“九子山”,素有“东南第一山”、“秀甲江南”之誉。因唐朝李白“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之诗句而更名为“九华山”。

九华山风景名胜区于1982年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风景名胜区。

5溪口雪窦山

雪窦山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佛教名山,山上的雪窦寺创于晋,兴于唐朝,盛于宋朝,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在佛教史上居于重要地位。

雪窦山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风景名胜区面积85.3平方公里。海拔800米,以独有的人文景观和集山、湖、瀑于一体的自然景观著称,素有“海上蓬菜, 陆上天台”之美誉,被称为“四明第一山”。

宁波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于1994年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6千山

千山历史久远,北魏时千山就有了佛教徒的踪迹,辽金时代佛教更加兴盛,著名的“五大禅林”香岩寺、大安寺、祖越寺、中会寺、龙泉寺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古建筑群,是我国北方著名的佛教名山。  

千山古称“积翠山”,又名“千华山”、“千顶山”、“千朵莲花山”,南临渤海,北接长白山,风景名胜区面积145平方公里。千山春天梨花遍谷,山花满壑;夏天重峦叠翠,郁郁葱葱;秋天漫山红叶,落霞飞虹;冬天银装素裹,雪浪连绵;素有“东北明珠”之美誉,集寺庙、道观于一山。“天成乃天意,天意成大佛”身高七十米的天然巨佛——千山弥勒大佛,端坐在千峰万壑之中,充满了神秘与神奇,是自然造化的全国特大石佛之一。

鞍山市千山风景名胜区于1982年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7丰都名山

丰都名山是长江流域集儒、道、佛为一体的民俗文化名山,并以博大精深的鬼城文化、精美怪异的雕塑、神奇美丽的传说享誉世界,也是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重要组成部分。

丰都名山位于重庆市下游丰都县的长江北岸,山水相依、人文荟萃,面积2.5平方公里。丰都名山地势西低东高,山峰不崇不峻,然而古木参天,竹影婆娑,泉清石奇,鸟语花香。丰都名山风景区是传说中的鬼城,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派,写出北阴大帝治理的鬼都。唐代佛教文化盛行,佛教的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等思想的融入,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惩恶扬善为内涵的鬼城文化。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丰都名山)于1982年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8天柱山

天柱山在历史上被佛教视为圣地,山麓的三祖禅寺乃佛教禅宗祖庭。同时这里也是道家的洞天福地,是京剧之祖、黄梅之乡。   

天柱山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位于神奇的北纬30°线上,风景名胜区面积102.72平方公里,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天柱山拥有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剥露最深、出露最好、超高压矿物和岩石组合最为丰富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自然景观雄奇灵秀,既具北山之雄,又兼南山之秀,生物丰富多样。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于1982年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9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建造从公元713年修建到公元803年,历时90年,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风景名胜区面积约17平方公里,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与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及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佛像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

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于1982年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于1996年与峨眉山风景名胜一起以“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名遗产名录》。

10麦积山

麦积山因始凿于后秦的石窟而驰名中外。史学家认定南北朝时麦积山已成为当时北方地区重要的佛教活动中心。

麦积山地处秦岭西端,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风景名胜区面积约215平方公里,由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五个景区180多个景点组成。麦积山石窟是景区内一座丹霞孤峰,因山形酷似农家麦垛而得名。石窟开凿在丹霞绝壁之上,近千米穿云栈道回环往复,将洞窟层叠相连,形成宏伟壮观的“崖阁”式立体建筑群,在我国四大石窟中独树一帜。石窟现存221个洞窟、10632尊雕塑、1000余平方米壁画,保有大量佛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系统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为后世研究我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史实资料。

天水市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于1982年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于2014年麦积山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遗产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1庐山

庐山有一山藏六教的独特宗教文化。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东林寺是净土宗发祥地,隋朝以后为全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是古时中国汉传南方的佛教中心。庐山文化资源丰富,朱熹先生在此开创了中国讲学式教育的先河,建立“理学”体系。

庐山屹立长江之边,南傍鄱阳湖,风景名胜区面积约302平方公里,融大江、大湖、大山景观为一体,雄奇险秀,刚柔并济,被赞喻为“庐山天下悠”。遍布峡谷的岩洞,形态各异的瀑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变化莫测的云雾,呈现出“雄、奇、险、秀”的四时美景。600余栋分别具有25个国家特色别墅也是庐山景色之一。

庐山风景名胜区于1982年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于1996年以“世界文化景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12鸡足山

鸡足山是我国禅宗的发源地,是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交汇点,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观光旅游、科普科考为一体的多功能风景区,也是大理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鸡足山位于云南省大理市东60公里的宾川县,雄踞于云贵高原滇西北,因山势“前列三峰,后拖一岭,俨然鸡足”而得名,面积约28.2平方公里,鸡足山风景区集山水景观、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为一体。其中,鸡足山风景区自然风光以雄、险、奇、秀、幽著称,古人用“一鸟、二茶、三龙、四观、五杉、六珍、七兽、八景”来概括鸡足山的自然美景。

大理风景名胜区(鸡足山)于1982年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3恒山

恒山佛教起始于东晋,佛寺大部分为隋末唐初所建,其中位于金龙峡半崖峭壁间的悬空寺下临深谷,是罕见的摩崖古建经典之作。寺中一处三教殿佛、道、儒共居一室,充分融会了禅宗的圆通、道家的超脱、儒家的进取思想,是恒山佛、道、儒三教文化合一的代表。

恒山其山脉祖于阴山,发脉于管涔山,止于太行山,风景名胜区面积约122.3平方公里,为“中华五岳——北岳”,是古代中国疆域四至的象征和地理重要标志。恒山西衔雁门,东跨幽燕,南屏三晋,北瞰朔漠,绵延五百里,锦绣108峰,内长城蜿蜒其上,烽火台星罗棋布,宁武、雁门、平型诸关,依恃为险,自古即为“中原锁钥”“华夷之限”“绝塞名山”。

恒山风景名胜区于1982年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4须弥山

须弥山以佛教宇宙观中世界中心之“须弥山”一词命名。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历时1500多年,为中国十大石窟之一。须弥山形似莲瓣,自然景观、石窟造像、寺院选址都或多或少地遵循了佛教宇宙观有关“须弥山”的意境描述,使“须弥佛国”的概念更为突出。

须弥山石窟有“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第一窟”之称,被誉为“宁夏的敦煌”。风景名胜区面积31.61平方公里,融石窟、佛像、寺院、古树、丹霞、奇石等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现存洞窟162座、造像1000余躯,北周和隋唐开凿的“须弥之光”、20.6米的“须弥大佛”等造像最为精美,在全国石窟造像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是研究我国石窟艺术、民族宗教历史不可多得的宝贵实物资料。       

须弥山石窟风景名胜区于2012年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八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5泰山

泰山是最早接受佛教的名山之一。在泰山佛道同宫,儒释相依,“三教合一,合而不同”达到了极致。另外,历史上有12位帝王来泰山封禅祭祀,一座山与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同步是罕见的。

泰山贯穿山东中部,风景名胜区面积约426平方公里,为“中华五岳——东岳”。古代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称誉。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山势重叠,云烟变化,松石烘托,雄浑明丽兼有。

泰山风景名胜区于1982年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于1987年以“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名遗产名录》。

16梵净山

梵净山是西南地区著名的千年佛教名山,红云金顶是佛山之核心,梵净山佛教开创于唐,鼎兴在明,明万历所立《敇赐碑》将梵净佛山誉为“立天地而不毁,冠古今而独隆”的“天下众名岳之宗”。时至今日这里仍保存有最为突出和完整的原生态巫、傩文化。

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位于印江、江口、松桃交界处,风景名胜区面积约567平方公里,是武陵山脉的标志。原始洪荒是梵净山的景观特征,云瀑、禅雾、幻影、佛光四大天象奇观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梵净山原始森林里栖息着多种频临灭绝的国家保护动物,如:黔金丝猴、藏酋猴、云豹、苏门羚、黑熊等。

梵净山风景区于2018年以“自然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17雁荡山

雁荡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佛教圣地”,西域高僧诺讵那因仰慕雁荡“花村鸟山”之美名,率弟子三百来雁荡山弘扬佛教,被奉为雁荡山开山鼻祖。  

雁荡山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境内,风景名胜区面积约186平方公里,又名“雁山”。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以独特的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古洞畸穴、雄嶂胜门和凝翠碧潭扬名海内外,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史称“东南第一山”。

雁荡山风景名胜区于1982年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8嵩山

嵩山因“一天一地、一佛一道、一文一武”齐聚于一山而举世闻名。8000年文化积淀,孕育了嵩山佛、道、儒三教荟萃、相融共生: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礼制建筑—汉三阙、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寺、道教策源地——第六小洞天中岳庙、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嵩岳寺塔以及中国现存最古老以及保存最完好的天文建筑——元代观星台,可谓文明硕果璀璨夺目。

嵩山古名为“外方”,属伏牛山系,为“中华五岳——中岳”,风景名胜区面积约149.4平方公里。嵩山又分为少室山和太室山两部分,共72峰,下辖少林、嵩阳、中岳三大景区。嵩山险峻清秀、奇峰异谷遍布,35亿年的地层层序清楚、构造形迹典型,珍稀的地质遗迹与历史建筑群交相辉映构成迷人景观。

嵩山风景名胜区于1982年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内的古建筑群于2010年以“文化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名遗产名录》。                     

19衡山

衡山佛教由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传入,自唐以后,历宋、元、明、清至民国各宗各派逐渐融合,是佛教的南禅圣地和曹洞祖庭。此外衡山还具有丰富的道教文化和福寿文化,以及无数名人学士留下的诗篇和故事。 

衡山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之间,为“中华五岳——南岳”,风景名胜区面积100.7平方公里,自然风光秀美,名胜古迹遍布,寺观庙宇林立,有茂密的原始次生林,有高深的峡谷瀑布,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四季美景风采各异,高、奇、深、秀“四绝”闻名遐迩,以“五岳独秀”、“宗教圣地”、“文明奥区”、“中华寿岳”闻名于世。  

衡山风景名胜区于1982年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避暑山庄外八庙

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和寺庙古建筑群之一,占地总面积6.112平方公里。避暑山庄建于1703年至1792年,为清皇帝夏季行宫,是清初鼎盛时期安邦定国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外八庙建于1713年至1780年,即避暑山庄北面和东面大小12座寺庙的统称,集汉、满、蒙、藏、维等多民族建筑形式修建,是进行民族团结活动的大型宗教性建筑群。寺庙群对避暑山庄成众星拱月之势,象征着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的格局,展示了各族人民心向皇朝,天下一统的精神和意识。每年夏秋两季皇帝在此处理军事政务、接待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建筑群巧妙的利用了周围特殊自然风景的衬托,如磬锤峰、蛤蟆石丹霞地貌景观,是中国宫廷建筑、园林艺术、宗教建筑的经典杰作。

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于1982年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于1994年以“文化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