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城市介绍
发布时间:2015年1月5日
绩溪县介绍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绩溪县,处皖南“宣徽之脊”。绩溪山水秀美,人文深厚;历来文风鼎盛,人才荟萃,素有“邑小士多”之誉。
绩溪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川胡氏宗祠及周边4A级景区;徽派建筑群、古民居群处处可圈可点;胡氏故居、周氏宗祠、奕世尚书坊、胡雪岩纪念馆、胡开文纪念馆、徽商胡炳衡故居、新石器遗址等数拾处;处处有典故,原生态的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有仙则名”的地藏王苦修始地小九华,记录徽商传奇的徽杭栈古道“江南第一关”,雄奇壮美的鄣山大峡谷,鬼斧神工的龙溪大地隙……
绩溪又是享誉海外的徽厨、徽菜之乡、徽墨之乡、蚕桑之乡,荣膺“联合国绿色产业示范区”,国家生态示范县。
绩水徽山绩溪概况
安徽省绩溪县地处天目山山脉与黄山山脉交接处,东倚浙江临安,南邻黄山歙县,西偎黄山旌德,北接宁国宣城,面积1126平方千米,人口18万。“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为其特征。南朝梁大同元年置县,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天目山与黄山在这里相会,是为“宣徽之脊”,北流之水为青弋江、水阳江之源,南流之水为新安钱塘江之源,境内无一过境水。因大徽山南麓乳溪与徽溪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故名绩溪。山含天目黄山之秀,水兼长江钱塘江之美,故世称绩溪为“百里花园”,宛若“国画里的乡村”。
悠久历史
绩溪历史悠久,早在新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长安镇庵顶上和县城方家园等6处新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出的文物便是绩溪早期人类文明的见证。秦分天下三十六郡,以绩溪境内鄣山使名鄣郡,至今大鄣山中尚有天子墓、丞相坟、黄帝炼丹处等古遗址。徽州的徽、安徽的徽,就是因绩溪境内有徽山、徽水、大徽村而来。
名人故里
绩溪钟灵毓秀,人文荟萃,自古便以“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而著称于世。《江南通志》载“邑小士多,绩溪为最”。绩溪历史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人逾百人之多。五代时有在胡峤入契丹引种西瓜于中原并著《梁朝名画录》;隋末唐初有保障六州的越国公汪华,宋代有敢为岳飞辩诬的抗金名臣胡舜陟及其子胡仔,著作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话总集《苕溪渔隐丛话》100卷行世;明代有抗倭统帅兵部尚书胡宗宪和户部尚书胡富、工部尚书胡松;清代有“礼学三胡”之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翚,“红顶商人”胡雪岩;徽墨大师胡开文;现当代有新文化运动先驱胡适,出版家汪孟邹,古籍标点第一人汪原放,湖畔诗人汪静之,茶叶大王汪裕泰,徽商胡炳衡、两院院士章基嘉、洪德元、鞠躬、方荣祥等。
文化名城
绩溪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安徽省第五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国保、省保、县保文物单位53处。绩溪古城“枕山、环水、面屏”,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充分体现。县城内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当年的县城中心“中正坊”以及西关古里、文庙、明伦堂、考棚、周氏宗祠、五教堂等明清古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川胡氏宗祠被称为“木雕艺术厅堂”,其荷花图木雕技艺高超、精美绝伦;省保单位奕世尚书坊等一大批明清牌坊是绩溪县历史辉煌的见证,也是徽派石雕的杰构;湖村门楼巷不仅是徽派民居的精典之作,更是徽派砖雕的代表;绵延百余公里的徽杭古道及江南第一关,则是徽商创业艰辛的历史印记。绩溪的古村落大多聚族而居,像一串串珍珠散落在翚岭南北。走进这些古村落,但见粉墙黛瓦、高高的马头墙、深深的巷弄、雄伟的宗祠、古桥、古亭、古牌坊……古韵悠悠,让人流连忘返。
龙川古村
绩溪龙川位于县城东11公里处,其地东耸龙须,西峙石笏,天马而来,北则登源河如游龙蜿蜒而下,村如靠岸之舟,泊于登源河畔,凤冠山下,早在1600多年前的东晋咸康3年(337)时,镇守歙州的散骑常侍胡焱就看中了这里的佳山丽水,举家迁居此地。1600多年来,龙川村人才辈出,仅举人进士就出了20人,故被称为“进士村”,旧时村中牌坊如林,有15座之多。一朝两尚书的胡富、胡宗宪,至今仍是龙川人的骄傲,名噪艺林的龙须纸即澄心堂纸,即产此地,龙须山麓沿着登源河直到临溪铺,数十里水面上排满造纸的长船。灵山庵、龙峰禅院、古樵庵、药师寺,曾几何时,龙川的佛教香火,鼎励于歙(县)、绩(溪)、临(安)、宁(国)的数十州县。如今,这里的古祠堂、古牌坊、古廊桥、古民居仍是原汁原味,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人。
徽菜之乡
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烹饪山珍海味而著称。徽州丰富的物产资源,为徽菜原料奠定了基础。徽菜的形成与发展,与徽商有着密切关系。徽商把徽菜从本土带到全国各地,促进了徽菜与全国各地菜系的交流,使徽菜日臻完善,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风格,徽菜在烹饪方法上擅长烧、炖、蒸,其次是炒、煮、炸。以“重油重色重火功”和“本味、存真”而独树一帜。
近年来,绩溪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中国徽菜之乡和中国厨师之乡的品牌优势,大力实施徽菜富民工程,先后举办四届中国徽菜之乡美食文化节,并多次在北京、合肥等地举办徽菜美食节,徽菜重新焕发生机。
全国各地徽菜馆的老板和主厨师,大多来自绩溪县。民国年间,绩溪人在全国各地及海外开办的徽菜馆达400余家,时至今日,绩溪县仍有数以万计的厨师活跃在全国各地。毛泽东主席当年畅游长江,吃的“武昌鱼”,就是绩溪厨师制作的佳肴。
赛琼碗是绩溪民间每年正月十八举行的一次庙会活动,也是典型的徽菜美食博览会。在活动中,其案桌除了摆放粗如断柱的大红神烛、壮如牯牛的全猪和清茶、美酒、果点外,更多的是用名贵瓷盘、瓷碗盛装的各种山珍野味和由农家土产精制的象征“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福寿绵长”的各色美味佳肴。规模最大的祭祀活动中,案桌上最多时摆放24行,每行12盘(碗),总计多达288盘(碗)。这些民间精心制作的珍馐供品,宛如一件件艺术精品,不仅美味,而且赏心悦目。
徽墨之乡
绩溪县人操墨业始于宋;明清为全盛时期。清代墨业名店名家迭起,店号布及全国数十市镇。清代徽墨四大家,绩溪占其二,因此有“天下墨业在绩溪”之说,汪近圣和胡开文两位制墨大家对徽墨进行了改进创新,制成了一批文苑珍品,其中龙香剂墨、天琛墨、仙桃核墨、地球墨等均为绝世之作。胡开文其所制“地球墨”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博览会金质奖章。胡开文的牌号响遍全国,“胡开文”成了徽墨的代名词。
目前,绩溪县有徽墨企业27家,胡开文“苍珮室”、曹素功“艺粟斋”分获中国驰名商标和安徽省著名商标。有国家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文房四宝制墨艺术大师、安徽省高级工艺师各1人,省级非遗基地2个。2009年徽墨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遗名录,被列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储备项目。
民俗风情
2008年初,国务院批准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绩溪县作为徽文化的核心发源地之一被纳入其中。
古老的徽州处在万山丛中,绩溪又势居“宣徽之脊”,山限壤隔,民不染世俗,古风美俗比比皆是,其风俗民情凸现浓郁的徽州地方特色。绩溪是京剧的前身——徽剧的发源地之一,长期以来繁衍延续不断。徽派雕刻技艺、伏岭舞、湖村秋千抬阁以及安苗节、庙会祭祀等等,是徽州文化生态中极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县经普查登记在册的非遗项目达300余项,5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省市名录。
秀美山水
绩溪生态优越,森林覆盖率达到75.5%,是联合国绿色产业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生态县。
绩溪多山,境内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46座。与黄山遥遥相峙的天目山主峰清凉峰,海拔1787.4米。横亘县境中部的徽岭山脉将县境分为岭南与岭北。境内群山竞秀,形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如果您穿越鄣山大峡谷,或者沿着徽商的足迹,徒步徽杭古道,徜徉于荆州小九华佛教圣地,看蓝天上云卷云舒,听山壑里风啸鸟鸣,人移景换,您会如痴如醉,仿佛在画中行。
绩溪村落都选择在依山傍水的地方。那些穿街绕巷的流水,日夜潺潺不息,就像一首首摇篮曲,摇大了一代代的子孙;像乳汁,哺育了“代有人才”的绩溪儿女。
和谐乐章
进入新世纪以来,绩溪发展日新月异。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绩溪成功传递接力,使古老的绩溪与时代互动、与世界相连。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秉承“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理念,与机遇同行,与时间赛跑,以大项目促进大建设,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县域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08年以来连续三年荣获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2010年在全省首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评比中,位居二类县第三名。在深化县情认识、深度挖掘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制定了规划建设“三区一廊”的发展战略,即高标准建设火车新站新区,加快生态工业园区的扩张和提升,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保护与开发,建设登源河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明确“城市东进,园区西扩”建设思路。重大项目取得新突破,总投资百亿元的绩溪抽水蓄能电站仅用两年时间,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创造了“绩溪速度”、“绩溪精神”。合福高铁绩溪段开工建设,黄山至杭州客运专线、皖赣铁路扩能改造新双线、既有线电气化改造规划立项、有序推进,连接徽杭高速的绩溪至黄山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扬州至绩溪高速绩溪至宁国段全线动工。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稀土高铁铝合金电缆项目开工建设;55个项目列入省“861”行动计划。
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竞相发展,安徽一流、国内领先的绩溪博物馆即将建成。拥有国家4A、3A级景区7个,荣获中国最佳经典山水旅游名县,2010年全县旅游接待量达180万人次。
走进绩溪山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高楼广场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十二五期间,绩溪将成为皖南重要交通枢纽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资本转移示范区、长三角休闲旅游度假区和徽文化集中展示体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