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

收藏本站 登录|注册

文章详情

TOP20·2015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 -谢桂香《49天》

发布时间:2015/8/28

作品:《49天》
作者:谢桂香

作者简历:

       出生于1989年,201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摄影系。

作者自述
       以平茧蚕丝为载体,作品表现蚕的一生49天死生轮回。作品可看到死去的蚕蛾留下的虚影,代表生的蚕卵在来年即可孵化,以及象征蚕的一生的蚕丝。

评委评语:
       谢桂香的《49天》使用蓝晒手法,以蚕丝为曝光的基底,展示了蚕在其上从卵到幼虫,再吐丝结茧,继而成蛾,最终产卵死去的轮回。这一轮回通过物影成像的方式,从头至尾地投影于作为载体的蚕丝之上。物影的方式让观者仿佛回到了试验的、直接的摄影术诞生的时期。而朦胧暧昧,幽灵般模糊不清的影像,与其背后折射的冷峻的生死问题之间形成了强大的张力。
      蓝晒那独特的蓝色调与人类织造的蚕丝纤细柔软的质地,除了给作品蒙上了一层哀伤的影子外,也不禁让人重新思索我们与这些消费物种之间的关系。(塔可)

推荐语:

      丝尽蚕亡,丝是蚕前世生命的遗留。蛾是重生和变形,在谢桂香的作品中,凋零的肉身铺成一片模模糊糊的影子。卵是未来生命的象征,但在画面中,新的生命已经离开,只留下一个空壳,结在前两重生命的遗留之上。三重生命在49天中走完一个过程,叠成一个画面,生死一瞬间。
      物影照片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影像实验,物件在媒介上留影;而谢桂香将载影的媒介和留影的物件连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循环。这提醒我们,过去上千年人类在蚕丝上留下无数“美丽”的画面,还赞叹丝绸的质地,最终成就了关于蚕的美好想象,积累出一脉传统和神话。谢的作品恰恰揭示了文化的虚伪,传统中的种种美好只是在生命残留上构建起来的一个人为世界,而承载这个世界的原本的生命早就被遗忘。(施瀚涛)


      谢桂香养了上千只蚕,把握了蓝晒的曝光特性,50天左右时间把蚕从卵到娥的整个过程都感光在自己养的蚕吐的平茧上。从卵到虫到茧,最后破茧为蛾再生卵,方寸之间死生一世,生死轮回。可以说,是将生命的全过程,浓缩于一张纸上。
作品有佛老的境界,仿佛一次长久的禅思或入定,让人感叹生命的轮转与天道的永恒。我更在意的是,在这个快的时代,这门瞬间的媒介上,作者有意去慢,去铸造一个时间块,值得肯定,是有一种当代意识的。(颜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