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首届“乡土中国”纪实摄影展收藏作品- 蒋建雄《尧告村》
发布时间:2015/10/9
作品:《尧告村》
作者:蒋建雄
作者自述:
尧告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的一个行政村,坐落在海拔1938米的摩天岭下,是中国西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个普通村寨。2010年7月统计,全村有19个自然屯,712户人家,3142口人,有劳动力1500多人,苗族人口为2894人,瑶族人口为236人,汉族为12人。
有史以来,尧告人艰苦创业,顽强拼搏,战胜恶劣环境,因势利导利用自然力,造福今世,荫及子孙,从事传统农耕稻作,谋取生存之道。在生产生活中,尧告人形成了特有的语言、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道德风尚和精神特质。
本人对尧告村苗族生产生活方式专题的研究、拍摄,是运用社会人类学,民族、民俗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不带功利地,全面、系统、完整地记录尧告这一村落的生产、生活,民族、民俗文化等民俗事象,并把它作为一个社区空间来观察、研究,把它放到一定阶段历史过程来把握,作为一个影像工程来实施,用十多年时间进行影像和资料的采集、整理,或建立起影像方志,或举办图片展,或集结成集,为一方百姓树碑立传,努力传播、保留民族文化,留下人类记忆。
对这个项目,我跳出摄影做摄影。
1.学习有关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有关知识,阅读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和《乡土中国》等著作,尧告村归属的融水苗族自治县县志等。
2.了解和学习乡村(社区)研究的方法,田野调查方法,调查、统计方法。
3.先交朋友后拍摄,先了解熟悉情况后拍摄,在研究中拍摄。
4.长时间驻村持续性观察,随时拍摄,在与苗族同胞共同生活中拍摄,在生活中拍生活,拍常态性的民俗事象,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5.应用平实的描述性语言,尽可能全面、系统、完整地予以客观的影像记录和文字叙述,保持其原汁原味原生态,不搞人为的整景。
6.表达方式上要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具有立体感、纵深感。要突破摄影人囿于照片拍摄,不事文字的积弊,用翔实、充分的文字,弥补图片无法表达的民俗事象内容,讲述背后的故事,贯穿历史和现实。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艺术系主任、视觉评论家刘树勇教授,给予这个项目悉心指导。他在纪实摄影方面传达了很重要的理念,就是纪实摄影可以有社会学、人类学的导向,可以采用社会学、人类学的方法和思路,用历史文化为支撑,以人文地理图像志的形式呈现;作为社区(传统村落)空间影像描述和研究的专题,必须做到完整性、系统性才有意义。他看了我一组苗寨的照片,认为不错,引导我按照人文地理图像志的形式去继续拍摄。
评委评语:
从话题差异和视觉呈现方式的关系来观察,国内纪实性摄影实践的格局大致由三种类型组成:有关某一人物生命活动或者过程性事件的影像描述,多以图片故事的线性叙事方式来展开。有关某一类人群生命活动(比如农民工、大学生等等)的影像表达,多以线性逻辑关系相对比较薄弱,却在视觉信息表达上相互补充的一个较大规模的影像群来结构呈现。有时则采用并置式的图像群(比如环境肖像)经由信息累积(而非重叠)来予以视觉表达。但是,有关空间区域描述(比如某一社区、一个村庄等)的影像采集,则需要形成一个复杂的结构性描述系统,以对整个空间存在的现实与历史予以立体完整的呈示。在这一方面,国内纪实摄影实践鲜有比较成熟完整的个案。
摄影师蒋建雄有关尧告村的影像采集,援引了人类学、社会学、中国地方志等学术研究的方法资源,以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村落为观察和描述的个案,经由十几年的田野勘察作业,从横向信息表达的层面,形成了结构清晰且内容极为丰富的大量影像资料。又从纵向描述的轴线,就影像所难以涉及的关于这一村落的历史变迁、文化习俗等等方面,采集到大量一手的档案性资料,从而完成了对于一个村落的整体描述。尽管在此提供的影像内容极其有限,但他在这一过程当中显现出来的理性姿态和清晰的工作方法,他业已完成的研究成果,会对许多摄影师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刘树勇)
推荐语:
苗族村寨《尧告村》是蒋建雄先生用10多年时间阶段性完成的摄影专题,一直到现在他还在拍摄,也可以说这是一个还在进行中的摄影项目。内容之丰富,资料之翔实,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蒋建雄曾介绍,他按计划对尧告村的地理气候、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民俗风情全面调查了解,采集了大量信息和影像,分地理与气候、起源与发展、族群与迁徙、语言与语法、体貌与体质、民情与风尚、贫困与帮扶、组织与管理、民居与建筑、水电与交通、文化与教育、医疗与卫生、崇拜与禁忌、节日与庆典、婚姻与家庭、生育与满月、丧葬与超度、饮食与制作、服装与饰品、种稻与管收、造林与营销、畜牧与种养、商业与经营、捕猎与采挖、追求与期盼等26个章节,草拟了《尧告村—中国西部山区少数民族村落的一个样本》8万字的文稿,拍摄了数以万计的照片,并按此分类选择、组织专题。
按他的话说,对这个项目,他是跳出摄影做摄影。
我第一次读到这组作品是在2013年第三期《文明》杂志上,那是一个46页的文字和图片专题,这本杂志我还一直收藏着,因为这组作品深深地吸引着我。今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并拜会了蒋先生,并聆听了他讲述拍摄中的甜酸苦辣。当我面对这位身患尿毒症,身上挂着导尿管的60多岁的作者,手里捧着他的纪实摄影作品时,那种感动无法言说,我也希望能为《尧告村》做点事情,所以我推荐蒋建雄这组难得的纪实摄影专题作品。
其实早在2012年12月,刘树勇教授就策划了影展《尧告村》,以22个篇幅,220多幅照片,在中国凤凰国际摄影双年展推出,该展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只是又做了一次推广而已。
还是用刘树勇的话做个结尾吧:“因为蒋建雄(还有他的贤惠无私的夫人)卓越的工作,因为尧告村那些善良的人们的理解与支持,在我们的面前已经建构起了一个影响世界之中的尧告村。因为这些影像的存在,尧告村已经成为一个不会消失的村庄。” (海南省纪实摄影协会主席 黄一鸣)
2008年,尧告村村委会所在地田边屯。
2008年,尧告村田边屯,韦耀忠新建木楼,师傅用木锤把房梁从柱桐的榫眼打过去,梁和柱形成的框架非常牢固。
2009年,尧告村田边屯韦姓党高族族群合影。
2009年,尧告村田边屯,韦金平兄弟两家合影。
2008年,尧告村田边屯,村民下地常带枪。
2008年,尧告村江边屯梁菜妈。
2009年,尧告村田边屯,梁献忠在接亲路上,走在前面的伴郎高喊“请酒!”,“我们兄弟得老婆了!”。
2009年,尧告村田边屯,韦仙文在儿子“三早(类似满月酒)”喜宴上收到的礼物,背带和背带心。
2011年,尧告村田边屯,梁排妈的家。
2009年,尧告村田边屯,韦绍才外出打工儿子的卧室。
2009年,尧告村田边屯,鳏夫梁玉才家厨房。
2009年,尧告村田边屯,农具。
2009年,尧告村田边屯,女青年韦舟与母亲犁田,因为山区梯田小而窄,牛马无法耕作,只能用犁杠人工拉犁,劳作很辛苦。
2009年,尧告村用牛和马犁耙田。
2009年,尧告村田边屯,蒙玉万夫妇挖田、插秧。
2008年,尧告村田边屯,韦正德妻子帮助江边屯亲家剪禾。
2009年,尧告村田边屯,梁玉龙、韦任华烤鱼,人们在水田里面养鱼,秋收同时收鱼,并在田边地头烧烤、野餐。
2008年,尧告村田边屯,蒙芳及其亲友烤鱼,田头午餐。
2008年尧告村培同屯,晒谷。
2009年,尧告村田边屯,水碾碾米。
2010年,尧告村江边屯,木材外运,木材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2008年,尧告村田边屯,韦芳慧等捶苗布。
2009年,尧告村大冲屯,露天宴会,共摆下180多桌,庆祝公路通车。
2009年,尧告村田边屯,村民参加篮球运动。
2000年,尧告村小学,该校是国家教委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加强贫困地区小学项目学校。
2008年,尧告村田边屯,尧告村小学宿舍楼状况。
2010年,尧告村田边屯,杆洞乡卫生院医务人员传授急救方法。
2009年,尧告村乌戈屯,宰杀黄牛。
2009年,尧告村田边屯,村民巡寨,各屯均建立了轮流值班巡寨制度,落实防火防盗措施。
2009年,尧告村乌戈屯,韦仕万母亲去世,按照村寨风俗,把做好的棺材分拆先抬到墓地组装,随后抬尸体上山装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