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收藏本站 登录|注册

文章详情

首届“乡土中国”纪实摄影展收藏作品- 苏呷此色《土地的主人》

发布时间:2015/10/9

作品:《土地的主人》

作者:苏呷此色

作者自述:

自古以来,土地就是人类的衣食之本。土地如果没有水的滋润,就不能耕作。土地,若是没有人耕作,也就不会有丰收,两者相互依存。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沟壑纵横,地势复杂,气候多变,千百年来,阿都彝人就在在这片土地上面追逐野兽,放牧牛羊,捡拾野果,播种五谷。他们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布拖彝族阿都文化蕴涵的朴素生态观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自己服务的同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阿都彝人热爱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他们与土地和谐共处。面对艰苦的自然条件,阿都彝人没有退缩,他们不畏艰辛,改造这片贫瘠的土地,使之变成一片锦绣。在同艰苦自然条件的抗争与亲和中,阿都彝人培育了自己独有的文化,这一文化最大的特征是包容与和谐,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阿都彝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动地表现了阿都彝人与这片土地之间的喜怒哀乐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体现了阿都彝人勤劳善良和吃苦耐劳的崇高品质,昭示着布拖阿都彝人悠远而灿烂的文化历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不断渗透,这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悄然发生着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生活条件也得到改善,民族文化在所谓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也正渐渐趋向流失。作为这块土地的主人,布拖阿都彝人如何在文化交融和冲突中保持自己民族的精神核心,是否能始终屹立不倒?再过几十年,他们是否还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
       布拖县位于凉山州东南部,地处横断山脉,这里沟壑纵横,地势复杂,自然条件艰苦,幅员面积1685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其中彝族人口占94%,是一个彝族聚居的高寒山区半农半牧县,是彝族阿都支系文化的腹心地带。

评委评语:

 摄影本质上就是一种志异的手段。把一些民族命名为少数民族,显然是意识到了某种多数的存在而为。而且,少数与多数的关系还往往被转化成“异”与“常”的关系。但是,身为彝族摄影家的苏呷此色,拍摄于其它民族(主要是汉族)而言是“少数”(异)的本民族彝族的生存状态,于他就不是志异。这场拍摄于他,就是记录呈现彝族的日常。这个日常,是不是需要有一种于他更具挑战性的观察与发现?因为他既要呈现于他而言是日常的“常”,也要呈现于他而言是日常的“异”。这个“异”,应该不是为了非少数民族而去刻意寻找的“异”,却又要服从于摄影的志异要求。他如何平衡这种对于“异”的特殊要求?这是我对他的摄影感到最深兴趣的地方。(顾铮)

推荐语:

苏呷此色,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彝族本民族的摄影人。
       本民族,就意味着相同的血缘、相同的语言、相同的生活。
       而摄影人,除了应该具有的最基本技术要求外,最重要的是对一个地域的了解、理解;与当地人的交往、沟通。可能对于别人来说这是首先要跨过的门槛,而苏呷此色却根本不是问题。苏呷此色的照片其实拍摄的就是他自己,虽然辞藻并不华丽,却很真实。(《中国国家地理》图片总监 王彤 )

大山里的山寨。2013年6月,瓦都乡

纯银的女子头饰,全手工打制,有很高的制作工艺水平。2013年5月, 补洛乡

头戴传统头饰“哈帕”的女子,这种头饰是布拖阿都彝族独有的。2013年7月 觉撒乡

头戴传统头饰“奥首”的老年女子,这种头饰是布拖阿都彝族独有的。2013年7月 补尔乡

天气寒冷用查尔瓦蒙头御寒的男子。2015年4月 火烈乡

头戴传统头饰“奥帖”,身着白色披毡的男子与他的斗羊。2010年7月 县城

山顶上的男子与马。2014年5月  包谷坪乡

手持索玛花的孩童们,彝族视索玛花为族花。2010年3月 美撒乡

着传统服饰的少年。2015年6月 木尔乡

加工坊前的少年与马。2014年6月 县城

妇女和孩童们的合影。2010年2月 拉果乡

全手工打制的银饰,有很高的制作工艺水平。彝族人很崇拜鹰,很多传说与鹰有关。2013年6月 县城

在施工机械前抽烟的男子,随着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种机械走进了彝人的生活。2015年5月 补尔乡

骑马的男子。2011年10月 俄里坪乡

繁荣的的集市。2014年8月  拖觉镇

集市里攀谈的老者。2014年8月 拖觉镇

挖土豆的人,土豆是彝族人的主粮。2013年8月 特木里镇

收割燕麦的人。2014年9月 拉达乡

在荞麦地里用传统方式给荞麦脱粒的人,荞麦是主要农作物之一。2014年9月 拉达乡

烧土豆。2013年8月 特木里镇

背荞麦杆归家途中接听手机的女子和他的丈夫,随着信息的发达,手机已经走进了彝族人的生活。2014年9月 拉达乡

村口借助风力晾晒、筛选荞麦的人。2014年10月 洛古乡

背蕨草的妇女。2010年11月 县城集市

村口的鹅。2012年3月  沙洛乡

火把节上摔跤的男子,火把节摔跤活动是彝族男子充分展示自我的绝佳舞台,火把节是彝族人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布拖素有“火把之乡”的美称。2013年7月, 俄里坪火把场

给小孩称重的人们。 2010年5月   乌依乡

请女子巫师“莫尼”看手相占卜的妇女们,每次占卜“莫尼”都要收取适当的费用。2014年11月 补洛乡

做法事的毕摩,毕摩是一种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师。毕摩神通广大,学识渊博,主要职能有作毕、司祭、行医、占卜等活动,解放前只有毕摩掌握彝族文字。2011年12月 拉果乡

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布拖阿都彝族实行火葬。2015年2月 特木里镇

坐马车归家的人们。2010年4月  包谷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