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收藏本站 登录|注册

文章详情

“意”要大于“法”

发布时间:2016-02-02  作者:刘冻  来源:中国摄影报

通过参与两个年度的“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的评选工作,我针对插图摄影方向的作品和优秀的创意摄影师作品,做了一些综合分析,并重新深层次认识与打量创意摄影的内涵和外延。

我在写评析文章时,均和每位作者做了电话交流,听取了他们的创意想法,通过这些了解,发现了一些问题。为此,专门在中国摄影报上写了一篇文章叫《我自己的创意》,来评析创意摄影作品中出现的概念模糊状况,并在文章里特地强调了“我自己的”这个创意摄影的理念。

那么,衡量插图摄影方向作品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最基本要有三个元素,这三个元素也是评选的三个标准:一是要有创意思维;二是要具备独特的表现手法;三是画面上应该有明确的主题指向。

目前, 有不少创作者只是“创意形式+表现形式”的模式,整个创意只围绕技法,而不是注重让技法为创意服务,这有点颠倒创意本性了。也有作者认为画面越复杂,技法越强,越能表现创意。实际上,是恰恰相反的。

插图摄影的特点是以小见大,小题大做。越巧妙的创意,越是简约的构成,创意不是繁与杂,而是简与巧,这个“巧”字要在摄影创意中用足。另外,创意摄影无论怎么讲,“意”必须在前,没有好的创意和想法,手法再好也没用。如果有了好“意”,却没有好的“法”,那是很遗憾的,这个就是“战略与战术”的问题了。

“意”要大于“法”,和一些创意摄影师交流以后,发现他们作品中的画面表现形式和创意内容与主题表达初衷不能合一,甚至相背离,离谱、离意、离法太为严重。摄影师自己首先对主题就定不了位,这样的创意肯定等于零。

在“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中,年轻人及大学生参与的比较多,对社会题材的理解不够,经验不足,导致了对“创意”的误判,还停留在创意素材的堆积阶段,综合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把素材变成作品,鉴于上述情况,有10点建议:

1、引进国外插图摄影师的考核项目,加以分析、推广。插图摄影师在美国要取得资格评级,是要参加严格考试的。

2、让外国的插图摄影专家到国内开一些公益的讲座,或进行专项的高端讲座,拓展大家的思维方式,告诉大家创意摄影在国外是一个什么样的理念。

3、插图摄影在国外的运营,完全是市场化的,而现在我们很多插图摄影师还处于随意创作阶段,如何强化运营市场,这需要思考。

4、选拔一些优秀作者,组成“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的评选观察团,不能一次就一个人,能否把优秀作者组成五到六个集中起来参与进去,要把优秀的摄影师加入到评委中,参与评选活动,这样面就宽了。

5、现在我们的评委,已经很少动手拍东西了,能不能让一线的,正在创作中的作者参与评委和观察团,这样可以把活动开展与推广起来。

6、建议针对大学生,增设一个新媒体影像的创意项目,让创意动起来、活起来,这样可以把创意门类和创意意识延伸和发展下去。

7、加大创意摄影品牌的推广与宣传,加大市场效应与实用。

8、对推委推了哪些人,要有一个结果,这组作品是谁推荐的,要有公布和奖励。另外,推委对创意摄影的理念是否真正理解了,如果不理解,他推的人也就乱套了,所以推委对创意摄影的理解很重要。

9、在全国各个地方设立创意摄影工作坊,大沥作为总部,在工作坊中积极推送作品。比如南京亮室数码摄影学社,两年间他们设立了分站,有几百人在努力做这个事情。大家还可以联合办学,这样中国创意摄影平台就铺设开了,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10、扩大视野,要运用好“新媒体+插图摄影”,把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和创意摄影融合在一起,并开创出文创产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