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

收藏本站 登录|注册

文章详情

2016“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国之重器-李勇

发布时间:2016-11-21

国之重器

中国国防工业航空制造涅槃重生影像纪实


       世纪横跨二十秋,画卷入梦裱苍穹。
       久有豪情欲报国,铁血丹心铸航空。  
       创业维艰苦千重,砺剑岂止十年功。
       日月星辰不忍顾,风雨雷电大河东。  
       长剑出鞘露寒锋,龙腾东方势如虹。
       三山五岳仰头望,九洲四海沐春风。

       这是时任中航工业成飞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十号工程现场总指挥的罗荣怀同志,在歼十飞机研制成功之际写下的三首诗篇,诗歌生动再现了那段激情的岁月,热情讴歌了三代航空人为实现航空强国的历史使命,艰难摸索、拼搏奉献、航空报国的精神。我非常荣幸成为研制现场用相机记录这段史诗般历史的摄影人,亲身参与了歼十研制的全过程。无论酷暑炎热,还是风雪严冬,无论风雨阴晴,或是披星戴月,二十年里,我扛着几十斤重的摄影器材,跟随在研制队伍中间,捕捉着一个个感人的画面和珍贵的历史瞬间,为这段辉煌的历史积累了数十万张历史纪实影像资料,这段历史也成为我引以自豪的宝贵的人生经历。
       1986-2006年,中国航空的历史应当永远铭记这二十年!从冯如制造第一架飞机开始,中国航空工业已走过百年的历史,由于中国近代史的积贫积弱,我们的航空制造始终落后于西方。解放前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航空工业,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虽然有了航空制造业,但一直都在仿制苏式飞机,没有形成自主独立的研发,仍然落后西方五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邓小平指示:“我们要搞歼击机,搞一个新的、性能好的歼击机。”国家重大专项“十号工程”起航。
       歼十飞机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同类战斗机先进水平,创造了共和国航空制造史上数十个“第一”。这样的一架先进飞机,对于当时的国内航空制造业来说,几乎等于是一张白纸,很多的工艺、材料、制造设备都是从零开始,加上西方世界在政治上、技术上对我们的封锁,歼十的研制历程,可以看作是中国航空工业一次涅槃重生的创业史。
       中航工业成飞公司成为“十号工程”主战场,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院校、军队的数十万精英加入到这支创业大军中。他们有的是经过战争洗礼的老将军、老战士,有的是伴随新中国一起成长的老专家、科技带头人,有的是刚踏出校门、充满理想和青春活力的莘莘学子。三代航空人肩负历史使命,为了圆一个强国梦走到了一起,他们中有夫妻携手、兄弟并肩、爷孙同台,为了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很多人常年吃住在现场,日夜奋战。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愿望,早日让歼十飞机展翅蓝天。有的人因常年劳累,身染顽疾;出师未捷身先死,有的甚至把生命奉献给了自己心爱的事业。当年还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如今在他们脸上都已写满岁月的痕迹。二十年风雨历程如史诗般可歌可泣!歼十飞机首飞成功的那一天,很多人泣不成声,在他们眼里,歼十飞机已不是一架冰冷的飞行器,而是寄托了他们太多难以割舍的记忆和情感,梦想和期望。歼十飞机研制,工程浩大、历时漫长、场景壮观,精彩感人的画面仅几幅照片难以备述,在此谨以数幅照片致敬所有参与研制的航空人!
       2006年12月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将歼十飞机亮相世界。中国从此真正跨入世界航空制造强国之列。歼十飞机成为“大国名片”,2007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歼十飞机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座里程碑,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
       祖国终将铭记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    
       愿祖国的天空不再寂寞,
       愿祖国的大地宁静祥和。    
       三山五岳仰头望,九洲四海沐春风。

评委评语:

歼十飞机的研制历程是中国航空史上一曲壮丽的史诗,摄影家李勇幸运地成为用相机完整地见证和记录这一段历史的人。入选本次影展的《国之重器》组照是从20年间拍摄的几十万幅照片中精选出来的。

在这些照片中,凝固了许多个珍贵的瞬间,留住了无数催人泪下的场景,更让观众得以走近那一群令人肃然起敬的、为祖国奉献了歼十的人们——目光深邃的老将军,平易近人的总指挥,情感奔涌的总设计师,在自行车上行色匆匆的副总指挥,席地而坐现场攻关的科研人员,衣服上汗渍结成盐花的工人师傅……国之重器,不仅仅是指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歼十飞机,更是指这一群壮志凌云的航空人!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李勇是一位善于捕捉情感的摄影家,我们相信他自己就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是一个富有事业心和爱国热情的人,倘非如此,他不可能拍摄出这些充满感情的摄影作品。真正的纪实摄影家,绝不可能只是生活的旁观者,他们必然同时还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历史进程的推动者。(王郑生)

 

 

1.十号工程起航不易,肩负使命的航空人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就是为了让飞机早日翱翔蓝天。

 

2.林虎中将,时任空军副司令员,主管装备。多次亲临研制现场,将军的目光果敢、坚毅,鼓舞着士气。

 

3.刘高倬,型号工程行政总指挥。常年蹲点研制现场,回北京是出差,在现场是常态。

 

4.宋文骢,歼十飞机总设计师,工程院院士。说起歼十,就像是在说自己的孩子,信心满满。

 

5.杨宝树,型号工程现场总指挥,时任成飞董事长、总经理。为了歼十飞机,身患重症仍然坚守现场。

 

6.薛炽寿,型号工程现场副总指挥、时任成飞总工程师。低调、平和,对技术精益求精。每天骑自行车穿梭于各个试验现场,处理解决技术难题。

 

7.许德,型号工程现场副总指挥。常年奋战在研制一线,积劳成疾,身患绝症,耽误了治疗,为歼十飞机奉献了生命。

 

8.雷强,歼十飞机首飞试飞员、中国空军功勋飞行员。他以胆大、心细、超强的心理素质、超高的飞行技艺,化解了无数次空中险情,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他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沟通、交流飞机的性能。

 

9.试验室都是在建筑物内。为了有力保障歼十飞机的技术攻关,科技人员把试验室搬到了露天现场。

 

 

 

10.研制现场随时会出现各种各样技术问题,大家立即聚在一起,群策群力攻克难关。这也成为了研制现场时常能见到的一道亮丽风景。

 

11.战斗机的机身空间非常狭小,夜间加班,工作灯照在工人脸上,更显得专注。

 

12.特设分队长在发动机试车高分贝的噪音中,坚守在机腹下,观察设备运行状态。

 

13.南方酷暑下的研制现场,地表温度近40摄氏度。工人师傅衣服上的汗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结成一层厚厚的汗渍。

 

14.发动机开车现场震耳欲聋,传递各种信息尽显高招。

 

15.两位老专家不顾年事已高,不顾发动机震耳欲聋的轰鸣,坚守在研制现场,关注研制进展情况。

 

16.父子俩同在研制一线并肩作战,中午一起吃着简单的盒饭。

 

17.目送歼十首飞,一飞冲天。它牵动的何止是一个人的心,背后有为之奋斗的所有航空人的期盼。

 

18.当飞机升空的一刹那,“起来啦!起来啦!……”现场一片喜悦和欢腾。

 

19.歼十飞机首飞成功,平安着陆。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三代机一次首飞成功的奇迹,大家难掩激动的泪水。

 

20.军机研制现场少有的女将,中航产品部部长晏翔与首飞试飞员雷强热泪拥抱,激动不已。

 

21.歼十飞机首飞成功后,获得广大空军指战员的极大关注。

 

22.歼十飞机首飞成功后,获得广大空军指战员的极大关注。

 

23.参军的时刻,歼十飞机披红挂彩,蓝天白云呼唤着战鹰翱翔。

 

24.大西北的苍凉,烘托出歼十战机的雄壮气势。

 

25.大量的空中飞行科目试验,考验着新机的各项性能。翱翔归来的歼十英姿。

 

26.歼十飞机满载各型挂弹,满负荷起飞英姿。

 

27.歼十飞机着陆开伞英姿。

 

28.歼十飞机列装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大队,成为展示中国军力的名片,不仅多次参加珠海国际航展,而且走出国门,翱翔世界航空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