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收藏本站 登录|注册

文章详情

景行——2016“徐肖冰杯”中国大学生摄影双年展-纪录类-横漂-张洁(上海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16-11-21

自“北漂”以后,“横漂”这个词语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所谓“横漂”特指在横店参加影视剧拍摄的外地人士。“横漂”大都靠当群众演员生活,并怀揣“明星梦”,期望着从横店起步,有朝一日成为家喻户晓的影视明星。“横漂”不是一个人的称呼,而是一个人群的简称。这个小镇上有个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影视基地——横店影视城。横店影视城作为亚洲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上演着“横漂”们的故事。

《横漂》这组摄影作品就是对这一特殊人群的关注。摒弃了现代摄影对作品形式上的追求,而是将目光放在作品的社会意义上来进行传达,这种摄影作品的原创性即为观念的原创性,对于他们是谁这个问题的探讨,以及对于他们身份的一些思考,在当今社会来说是有意义的。就作品而言,整个作品表现出来的是对消费社会和商品社会的某种态度,这些态度表现为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而他们此刻的身份与自身或许有几分相似,或许已经完全不是真的自己,这些“态度”或“观念”正是作品的灵魂,也是其当代摄影作品原创性的体现。

作品输出成纸质照片以后,会让被摄者在作品上写下自己的横漂经历,或者自己想说的一些话。从照片的意义上来讲,被摄者参与到拍摄的过程中,所以这组照片的完成不只是摄影师个人的、单独的创作,而是与“横漂”们一起,用一种转换的形式,表现出他们的心路历程以及横漂过程中的悲与欢。照片整体会呈现一种荒诞、诙谐的视觉效果,会以当代人的观赏模式呈现出来。

在今天,当代艺术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话题,它不再是封闭的,全世界在互联网的联系下,艺术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得非常频繁。当代摄影亦是如此,在全球信息共享的模式下,艺术家和摄影家也应关注当下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探讨具有社会性的话题。这组摄影作品主要立足于当下现实的文化语境,运用我自身全部的感受和想象力,充分调动在横店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去构建一个新的任务形象,当然这个形象不是虚构,而是横漂们自己曾经扮演过的角色。对于人物形象的创作也不是最终点,而只是一个中介物或残留物,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并不是完全是剧中的形象,而是有着自己意识和意愿的一个活灵活现的个人,他们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当然,每个人的身份都不尽相同。

当代摄影的价值和意义更多在于这一构建过程中生发出来。我们首先要是一个思想家,从而将这些于现实结合想法和观念用摄影的手段变成具体的影像。关注“横漂”的现实生活感受,是这组作品的起点,进而引出对于身份的讨论。做到这一点一是可以避免无针对性和现实感的空洞影像;二是能够结合现实生活,针对问题和处境进行冷静的深入的理性文化思考。这样的影像可以避免粗俗肤浅、矫情私语的庸常小资艺术,使影像具有力量,虽然不知道他们的梦想靠谱不靠谱,但能从照片中看到所“扮演”出来的真实人物,更深入地展现人物身份。

“说不定我会成为下一个王宝强”这是“横漂”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随着《我是路人甲》这部电影的热播,“横漂”走进大众视野,也使更多人开始了解横店、了解“横漂”。《横漂》的人物设定就是年轻的横漂人,因为现在的“横漂”很多都是90后,性格比较独特,有个性。年轻人比较能吸引注意力,他们有着靓丽的外形,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如果你对他们不了解可能觉得他们是在做白日梦、不现实、太年轻,正是他们认为自己年轻,所以才有资本在横店这个小镇里“混”。我问到照片中一个演员,问他为什么要来横店,他说“因为我有梦想,如果我不来,我会后悔一辈子,我来了没成功的话,顶多浪费点时间。”其实就是不甘心,一定要去尝试,即使四处碰壁、满心受伤,也要来体会这让人难忘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我之所以选择他们进行拍摄,其实是不受任何外在形式的制约,只想他们能把戏中的形象和现实生活中的常态都在同一画面中表现出来,不为形式而表现,观念的传达要先行。

《横漂》拍摄的相当于是一个个人物的样本,并没有将镜头对准这些横漂的群演在等待拍戏时的焦虑和不安,也没有对准气派的横店影视城下横漂们的无可奈何,更没有群演在拍戏时的剧照。用平视的镜头在室内影棚进行拍摄,并没有那些我们经常在电视剧或者电影看到的宏伟建筑,以及演员如何心酸地过着横漂生活的画面。摄影师和被拍摄对象之间构成了一种表演与欣赏的关系,而照片成了这一对关系下的产物,当这些照片集中呈现于公众之中时,将会是一个“演员”与更多观众之间的关系,它具有了一种特别的力量,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欲将观众带回到摄影师拍摄时的那样一种平等相处之中。这些横漂群演中有不上学的学生、无业的年轻人、执迷追求梦想的浪子、以及做着明星梦的少年……

角色与个人之间的互换,其实是真实身份与虚拟身份的互换,没有哪一个演员是永远沉浸在戏中的角色,一直延至到生活中,让角色和生活可以混为一体的。说他们是有追求的年轻人可以,但看似有追求的一个追梦过程,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大多数的横漂是无法真正看清楚自己到底是哪个角色的年轻人。在年轻敢闯的人生阶段,他们的选择是尝试默默扮演多个都不是自己的角色的这样一份职业,扮演多了丫鬟、士兵、护士、太监、宫女……自己真实的身份、真实的情感往往会被忽视。在仰慕明星的巨大光环中努力拼搏,为的是有一天自己也能成名,为众人所知,盯着明星的光环生活,或者只是想拿到更多的工钱,过上好一点的生活,在横店组一个相对舒适的房子。无论这些想法我们能不能接受,思想不受控制,也会因人而异;行为同样不受约束,勇敢前行,观念的表达离不开人们的认知方式。对于身份的认知,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一个脱离社会独立的人是无法生存的,那么对于身份的认知也要在其环境之中,处在整个社会的环境语境中去分析和理解。人的社会身份与人的真实身份之间的矛盾就会巧妙转化,从而使画面显得不刻板和单调。

在消费社会和景观社会的压迫下,在公共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当代摄影的创作跟社会实践分不开,与社会话题紧密相连。这是与现代摄影的不同之处,摒弃了现代摄影的纯粹、空洞与抽象,从而追求确定的、有意义的、具体的观念和想法,开始追求艺术品的意义,不再是拘泥于形式的创作。于是在更宽泛的空间,我们看到,艺术家通过作为当代艺术的摄影,在视觉与精神中探索时代、人性、媒介本身的密语。在大屏幕的推动下,横店影视城越来越吸引更多的年轻横漂们在此闯荡,每位横漂演员在做着“白日梦”追求梦想的同时,社会是如何定义他们的,甚至于他们个人的社会身份与梦想身份之间的矛盾将会无休止地放大和定格,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图像将会充满一种人本魅力。这组《横漂》摄影作品接入到当代摄影话题的讨论和创作,在社会性和观念性的层面有一定的表达,对真实的人物进行结构和重建,介入到人物的社会性身份中,在新的社会环境语境中来探讨社会性话题,在当代摄影中对于身份的讨论值得思考。

评委评语:

自从无表情外观摄影美学的洪流涌入中国,我们在各类摄影评选和摄影节上,看到了太多证件照式的肖像作品,多到了让人生厌的程度。但多数评委仍然愿意把票投给张洁这组《横漂》。

虽然作者仍然使用了无表情肖像的惯常做法——让被摄者冷漠地直视镜头,然而似乎并没有给人冰冷疏离的感觉,鲜活又多少有点荒诞。在照片上写字也并非张洁的创举,但被摄者朴实无华的旁白无疑是给这组照片加分了。(刘宇)

 

横漂1

 

横漂2

 

横漂3

 

横漂4

 

横漂5

 

横漂6

 

横漂7

横漂8

 

横漂9

 

横漂10

 

横漂11

 

横漂12

 

横漂13

 

横漂14

 

横漂15

 

横漂16

 

横漂17

 

横漂18

 

横漂19

 

 横漂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