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摄影没有标准答案
发布时间:2016-12-16 作者:刘宇 来源:中国摄影报
这次“徐肖冰杯”中国大学生摄影双年展的评选分为三类:纪录类、实验类和商业类。就我个人的职业经历来说,多数时间是从事新闻照片的拍摄和编辑工作。虽然到中国摄协工作以后,有机会接触更多类型的影像,但是面对思想活跃,无所禁忌的大学生们作品,特别是实验类的作品,我承认,有些还是超出了我个人经验或者认知的范围。
我相信,不仅是我,当代人面对当代艺术的困惑是普遍现象。不排除一些所谓实验作品的作者自己也不知所云。即便是认真的实验作品,也有不少人看不懂、不理解。我想,这是因为,这些作品与我们以往的观看经验,所受到的摄影训练,所认同的摄影评判标准有冲突。
我不会因为自己不这样拍,就否定别人努力和探索的价值。当代艺术的特质之一就是刷新人们固有的经验,打破已有的规则。当代摄影师更加重视内心的感受、个性的表达,这种表达是否能被观者所接受,作者有时并不在意。这与以传递信息为主要功能的新闻摄影是完全不同的。不能用一种标准——比如好看——衡量所有类型的摄影。教科书讲授的技巧也不是不可逾越的规则,个性表达比技巧本身更重要。
很有幸这次能和一些学养深厚的摄影理论家和教学一线的教授一起工作。我注意到一个挺有趣的现象,越是对艺术史和摄影史有精深研究的专家,对当代的实验性创作,越抱有包容的心态。艺术创作都有它的来路,我们当前有些困惑从艺术史中反倒能找到答案。摄影术诞生后,摄影人从来没有停止各种摄影尝试和理论思考。在经过对绘画模仿的幼稚时期,摄影美学进入对“摄影本体”的探索期,特别是对摄影两大基本特性——“记录性”和“时间性”的探索,先后诞生了以客观写实为基础的“直接摄影”美学和以“决定性瞬间”理论为代表的抓拍摄影美学。在上个世纪中后期,又拉开了后现代摄影的序幕,出现了“反决定性瞬间”理论;以及“社会的风景”、“新地形学”、“新纪实”、“私摄影”等理念和实践,直至摄影进入新时代,各种摄影美学思潮更加多元化。所有的观看,其实都是知识的观看。“在路上”的摄影人从历史的坐标中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创作,真的很有必要。
我们今天看到许多被视作新潮的创作,其实几十年前已经有人这样做了。当某种方法被竞相模仿,而没有摄影者本人思想和情感的注入,就成了新的恶俗。摄影与时代分不开,它是时代的镜子;摄影创作也与创作者的思想分不开,它是摄影师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