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4日

收藏本站 登录|注册

文章详情

滞后可能是纪实摄影的宿命

发布时间:2016-12-16  作者:顾铮  来源:中国摄影报

今年的评选总的感觉没有特别“弹眼落睛”的作品。但是这也没办法,为什么?因为这个时代的变化太急剧了,而纪实摄影则是需要摄影家沉潜下去的长期作业。许多人匆忙地追赶时代,想要以与时代同步的速度交出作品。而这就往往会使得作品粗糙起来。而纪实摄影与新闻摄影、报道摄影比起来,是一种更慢一点因此也更深入一些的摄影样式。滞后可能是纪实摄影的宿命。但滞后了,才有可能获得对于现实的深透的掌握与阐释。也只有理解到这一点,摄影师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好、运用好作为一种时代与现实解释样式的纪实摄影的特质。

就是“快(时代)”与“慢(纪实摄影)”之间的时间差构成了一个纪实摄影内在的张力。这个时间差客观地存在在那里,而我们也不是要克服它(克服了或许也就没有了纪实摄影的存在必要),而是要如何善用之。在一个这么伟大、变化这么快的时代里,摄影师们如果真的要花一定的时间去深入地做一部好的作品的话,一定得心态沉稳。不然的话,跟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一比,他马上就会觉得有一种被时代拉下的感觉,因此着急想要以快出作品的方式来急起直追时代。但这可能适得其反。相反,若能沉稳地深入下去,则反而有可能获得深入的影像与对于事物与现实的深切解释。这个“快”、“慢”之间的张力,既考验作者的时代意识(如何认识时代与现实),也挑战摄影师对于纪实摄影的认识。面对急剧的变化,摄影师还是要有一种定力才能做出比较深入的作品。

但是,在有定力的同时,还要有一种对于当下的敏锐性。这种敏锐性如果体现在作品里,就体现出他面对问题、处理问题时跟我们面对的整个未来与当下有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从这方面来看,好多投稿参评的摄影师,往往没有这种能力。他们所理解的纪实摄影,其实只是一种现象报道,而没有认识到纪实摄影是一种对于现实的更具认识高度与人文意识的视觉样式。你今天选择这个题材,然后这个题材和我们的当下、我们的未来之间有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不是在选择这个题材时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从现在的大多数作品看,摄影师们对于题材的把握能力还是比较差,整体看缺少一种从人文立场、以人文素养来把握题材的能力。

另外,关于摄影语言想要简单说几句。从摄影语言上来看,大多数的投稿参评作品略显保守或者手法上相对单一了些。从观念上处理好、认识到题材和时代的关系,并且能够在语言和手法上带来一种启发的、或者说创新的作品太少。

还有一个提议,“在路上”这个主题可以商榷,或者以后每年设置一个题目,以提高纪实摄影对现实的认识能力。我这学期在学校上“纪实摄影工作室”的选修课,给同学们出的一个题目叫“消费”。这是想要考验同学们如何把一种抽象的社会学概念,通过纪实摄影的方式把它视觉化、可视化。我希望选修这门课的同学思考怎么把这个概念用一组照片的方式来呈现。这门课每年有一次。我们尝试通过提出什么样的题目来引领同学们的思考。“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或许也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来启发和引领摄影师的思路,并且进而启发他们在表现方式上的大胆创新。

另外,我觉得在运作“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的过程中,也可以有一种营销意识。不仅仅只是通过征稿的方式,也不仅仅只是做展览或者做一个得奖图录。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请评委在某个地方、或者在某些摄影活动中,对“徐肖冰杯”的作品进行讲解与宣传,这可以扩大这个项目的影响与意义,也引申出对纪实摄影的理解与讨论等。我觉得用营销的观念来看,也许能够帮助大家来理解这个活动的意义以及了解我们所理解的纪实摄影的定义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