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

收藏本站 登录|注册

文章详情

电影剧照级的英雄场境

发布时间:2018-01-25  作者:颜长江  来源:中国摄影报

无论中西,自古就有给杰出人物造像绘形的传统,这是铸造集群认同、形成集体人格、保持精神传承、丰富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行为。历来大体可分为英雄与圣贤两类,而在中国,比较著名的一次是唐代初年的麟烟阁画像,此后偏重于圣贤与祖先,而轻于军功。新中国建立以来则有所改观,可以说吸收了中国民间神话绘画与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古典艺术两方的特长,甚至受到美国电影制作手法的影响,形成了红色英雄形象的绘画、摄影与雕塑手法,其美学特征,也早已从单一的摹形传神,丰富到吸收欧洲古典戏剧与哲学的特征,走向理想主义的崇高,其感染力非常惊人。比如,《东方红》、《红色娘子军》、《智取威虎山》、《沙家滨》等红色戏剧剧照(时到今日,张雅心先生拍摄的相关剧照再度公开,依然有历久弥新甚至先锋时尚之感),雷锋同志的相关工作生活的摄影图片,《毛主席去安源》与《九大元帅戎装骑马像》等绘画,都有着空前的传播力量,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观,也在中华民族的审美概念中,新注入形成了以“崇高”为内核的英雄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一脉。

随着照相机的普及与社会节奏的加快,在宣传英模时,多以简单的肖像代替,有时,甚至只是身份登记照的罗列。我们渐渐习惯了这种快速消费的粗糙做法,虽然这与英模取得的巨大成就完全不相匹配。所以,当这次广东百名英模的形象出现在我面前时,我是相当震惊的,竟然有耳目一新之感,并从开始无所谓的轻慢到观看后的感动,觉得其手法与效果值得一说:其独特在于情节、用光、精致等方面,达到了“电影大片”的效果,正面宣传有了时尚先锋的效果,英雄模范也不再以枯燥教条的形象示人。我相信,这次拍摄将重新启发我们的公关与宣传艺术,在全国范围内都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也许并不完美,但行家与大众都可以感受到其先进性,这应该是一个方向。

先锋的作品往往是传统的一个再借用与再升级。据我对主创人员的粗略了解,他们无疑也是受红色革命教育成长的一代,受到上述革命美学的影响是自然的,这一次创作,是对杨子荣、雷锋等经典创作手法的一个回响。同时,主创人员作为当代摄影的主力军,也深谙当代艺术已经比较流行的“置景演出”手法,尤其自辛迪·雪曼以来的美国电影剧照式摄影创作的方法。有所发展的是,上述除了雷锋的剧照式图片(这种当年摄影记者常用的方式,其实还是在较简单的摆拍层次)外,均属于演员的演出,而这次稍有发展,是英模人物自已回到现场演出自身,也可以说是电视编导或警方破案常说的“场景再现”——主创人员智慧地将这个再现艺术化了,在用光、情节设置、人物造型等方面,都作了精心的专业级设计,绝不是简单地回到现场。如此,在真实与演出之间的平衡拿捏,让观众觉得富有趣味,既塑造了人物的高大形象,又说明了其工作特征工作环境,并显得接地气有可信度。总之,可以命名为:现实人物场景再现式剧照风格摄影。这是值得摄影界与艺术评论界探讨的。

比如这次的作品中,《阳江陈新兴》、《潮州朱戊源》就是两张比较有完成度的典型剧照。人物形象独特(当观众知晓这是现实中的警察时会增加作品的魅力)、情节处于悬疑的高潮、背景优美而又神秘,总的效果非常好,我甚至想起希区柯克和007式的电影。作品的风格都大体如此,前景主体是被照亮的人物,配以较暗的背景,这种明暗手法,风格鲜明,突出了主体的崇高形象,并富于庄严沉郁的氛围——这合乎大时代的气象,还有广东警察面临的复杂浓烈的社会现实。当然,部分作品按照剧照摄影的思路还有些欠缺,比如,有些确实是纯粹的摆拍或未设立情节,或背景过于简单。我寄望于下一次的完善:一是要按照剧照摄影的基本要求不放松,要更真实、更丰富、更讲究;二是要在指导思想上,展示他们更丰富的一面,即他们也有普通人的一面,要展现其疲累、疑惑、坚韧等方面,场景要丰富扩大。完全可以在这一点上,再大胆一此,突破我们宣传工作的瓶颈,并成为宣传创作的一个典范。认识了社会与人生的复杂性,我们的艺术创作,我们警察的工作,才可以做得更好。

据报道,近5年来,广东公安系统就有一百多人牺牲。作为资深媒体人,我也知道,几十年来,广东公安率先面对着诸如走私、毒品、跨境绑架等重大而艰难的局面,其中涌现的英模事迹可歌可泣,是文艺创作用之不绝的源泉。作为创作者,应该对宣传他们负有责任。现在,可以说,终于有了一组可以与这光辉成就相匹配的摄影佳作。这还只是个开始,这样引人入胜的画面,我们希望看到更多,这样认真、庄严、堂皇的展览,也希望看到下一次。(作者系评论家、摄影家、羊城晚报图片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