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

收藏本站 登录|注册

文章详情

40余年无怨无悔的坚守,只为这方百姓的健康

发布时间:2018-05-06  作者:王勇  来源:中国摄影报

“你牵出骡马,背起药箱,心里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工具,三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慢慢升起。你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救的是情……”

出诊路上

手牵老骡马,肩背小药箱,行走深山里,一步一铿锵。多年来,这是骡马村医张家国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张家国,湖北省利川市建南镇中坪村村医。1977年,张家国放下教鞭走上村医岗位,一干就是40多年,他用双脚丈量大山高度,用仁心守护群众健康,以执着和坚守为墨,在大山深处书写绚丽的人生篇章。

近几年来,张家国先后被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单位联合表彰为“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劳动模范”,被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表彰为“全国医德标兵”,被省卫生计生委授予为“人民好医生”,被恩施州州委、州政府命名表彰为“最美乡村医生”。

放下教鞭当村医

张家国,1957年5月出生在一个贫困的三口之家。因是长子,祖辈、父辈望子成龙、疼爱有加。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张家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却充满乐趣。

可幸福易逝,好景不长。1958年11月,张家国父亲患病去世。此时,张家国还不满2岁。又过两年,母亲改嫁,12岁那年,母亲也撒手人寰。祖父、祖母接过抚养重担,三人相依为命。少不经事,张家国并不明白家庭变故。父母英年早逝,给张家国留下不小的心理阴影,也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治病救人的种子。

爷爷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依靠勤劳的双手,老人练就了一身靠山吃山的本领。小时候,爷爷常常背着背篼进山采药,洗净晒干后售卖以补贴家用,被邻里称为“草药先生”。略微懂事后,张家国也时常跟在爷爷身后,学习采摘中草药。

外公李友和是一名老中医,多年行走“江湖”,在山里小有名气。从小看到外公治病救人,受人尊重和敬仰,张家国心里很是佩服,对外公满脑子的药方,更是充满了好奇。从小耳濡目染,让张家国对医生产生浓厚兴趣。

求学之路相对轻松,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张家国深得老师的偏爱。1974年,张家国高中毕业回到中坪。在那个年代,大山里的高中生,可谓凤毛麟角。但纵是满腹经纶,如何养家糊口,张家国也是彷徨。种地,还是拜师学艺?农村的求生之路,并无太多选择。次年,村里小学差代课老师,张家国拿起教鞭走上讲台,成为一名民办教师。

1977年,一次偶遇改变了张家国的一生。医生易方春被派驻中坪,结识张家国,两人聊得投缘很快熟识,成了忘年交。因离家远,山路难行,易方春往来老家和驻地之间十分不便,从而萌生退意,便有意收他为徒。缺医少药的现实与年少时的梦想激烈碰撞,张家国决心放下教鞭拜师学艺。

同年5月,张家国参加利川卫校中西医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中西医基础知识。结业后,又长期跟随师傅走村窜户研学医术。小到发烧感冒,大到摔伤骨折,各种常见病的诊治方法,张家国见识了个遍。遇到疑难杂症,易方春也毫不保留,一五一十地传授给张家国。

两年后,张家国出师。“遇事不慌,胆大心细。”师傅易方春留下一句叮嘱,调离中坪。张家国送别恩师,踏上村医之路。

出诊进药骡为伴

中坪村,坐落于群山之中,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垂直海拔1400多米,不通公路。村里有句顺口溜,“看到屋,走得哭”,通行条件可见一斑。去年,修路的挖掘机开进村里,老人小孩子争相围观,直呼“真稀奇”。藏于深山,与世隔绝,中坪婉如“世外桃源”。

一条乱石小道,两旁绝壁耸立,村民出行不得不翻山越岭、穿越峡谷,十分不便。即便是到最近的集镇赶场,步行最少也需4个小时,村民生产生活物质全靠肩挑背扛,壮年劳动力显得弥足珍贵。 

村卫生室的药品,张家国也是一背篓一背篓背上山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是最常见的药品,运输问题很头疼。”张家国每进一批药,都是一次“长征”。“空手都费劲,别说背药瓶。”妻子黎南寿心疼丈夫,每次进药回家,她心里总是五味杂陈,背地里没少流眼泪,时常说他“傻”。

“年轻时,有的是力气。现在越来越觉得吃不消了。”张家国坦言体力大不如前。有一次太累,张家国坐在路边休息时沉睡过去,还是路过的村民将他叫醒。丈夫的艰辛,黎南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事后便与张家国商量,买一头骡马帮忙驮药,平时也可骑着出诊,人要轻松很多。

就这样,张家国东拼西凑买来第一匹骡马。多年来,张家国喂养过3匹骡马,因出诊常常牵着骡马、背着药箱,被亲切地称为“骡马村医”。“进药、出诊、走山路,其实很枯燥,有了骡马就有了个伴儿。”在张家国的眼里,骡马绝非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一个朝夕相处的“老搭档”。

山路难行,暗藏危机,这给张家国的行医之路带来巨大挑战。五组太阳坪、九组雪山坪,均有一处“手扒崖”,上下高约200米,开凿在绝壁上两排石孔,成为村民进出的唯一通道,远远看去,犹如一条挂在石壁上的“天路”。

九组村民陈太英,已过古稀之年,右脚因病落下残疾,行走不便。2010年,老人右脚被开水烫伤,老伴儿向金芝又不在身边。陈太英托人找到张家国,请他上门医治。消毒、敷药、包扎,张家国一连三天登门为老人换药,可病情不见好转。陈太英疼痛难忍,心急如焚。

病情如军令,不容片刻耽搁。见陈太英十分痛苦,张家国执意要送老人到卫生院接受治疗,便找来邻居孙明福,用绳索将陈太英绑在背上,接力将老人背出大山,送至卫生院。“他是我的救命恩人。”对于张家国的帮助,陈太英十分感激。

2009年,国家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张家国变得更加忙碌。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守老人、儿童问题很突出。多年来,为方便留守老人看病,他把手机号码一一告知每户村民,常年坚持上门服务,足迹遍布山村的每一户家庭、每一条小道。

“有时出诊,他要在山里走上一整天,回来天都黑了。”妻子黎南寿也偶尔抱怨张家国少有在家陪伴。儿子、儿媳不在身边,黎南寿经常独自一人在家,生活也索然无味。“病人求助,肯定病情很严重,我去要比他们来快很多。”面对亲人说他“傻”,他总是争取妻儿的理解。

“按每月随访1次、出诊8次来计算,他一个月要走160公里山路,每年1920公里。38年来,在这座大山里,他至少走了7万多公里。”建南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宁涛说。

扶危济困助脱贫

两根青石柱,一座吊脚楼。如今,中坪村绝大多数家庭,依然居住在泥巴垒砌的土房里。“钢筋水泥运不到村里,肩挑背扛又不现实,修房子只得用泥巴打土墙。”花甲老人黎可辉坦言,中坪地处偏远、穷山恶水,缺医少药给村民们带来诸多不便。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对山里人来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健康”是至理名言。一直以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困扰着山里的群众。中坪村是大山里的贫困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246户、863人,其中贫困人口303人。

今年9月,三组的崔炳南就差点儿遭遇这样的不幸。“张医生,赶快来看看,她痛得直叫唤。”凌晨一点,张家国刚刚睡下,电话那头响起急切的求助声。

“天亮了再去嘛!”妻子黎南寿也被电话惊醒。“多耽搁一分钟,病人就多一分危险。”张家国询问完病情后,拿起药箱和头灯,赶忙向崔炳南家进发。

不到半小时,张家国赶到现场,老伴儿黎克让紧锁眉头。“腰痛、想吐,肯定是肾结石发作,必须立即送医院。”张家国说。打完止痛针,张家国又赶忙联系司机陈天勇。村里正在修建卫生室,陈天勇是包工头,恰好工地上有运送材料的皮卡车。

凌晨两点,陈天勇睡得沉,并未听到铃声。接连几个电话没有接通,张家国又急忙赶往施工队向陈天勇求援。几经折腾,赶到卫生院时,已过凌晨3点。“崔炳南双肾结石引起积水,再晚几个小时,后果不堪设想。”接诊医生王慧芬说。

“这次要不是送医及时,不知道又要多花好多‘冤枉钱’。像他这样的医生,打着灯笼都难找。”黎克让说。原来,崔炳南是个“老病号”,每年看病吃药都要花上好几千元,张家国的深夜出诊,让崔炳南得以及时救治,缓解了病情。

像这样的夜诊,张家国隔三岔五就会遇到一次。中坪村,留守老人和孩子居多,60岁以上的老人多达300余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侵蚀着老人们的健康,也威胁着脱贫大业。

 无怨无悔的守候

张家国夫妇育有两子。大儿子张恩来子承父业做了医生,因村卫生室整合只得外出务工,收入不菲。二儿子张恩利中专毕业后自学成才,进入浙江一家眼镜生产企业从事产品设计,事业小有成就,一家人日子日益红火。

可天难遂人愿,2014年,噩耗传来。二儿子张恩利腹痛、腹胀、高烧不退,后被诊断为肝癌晚期。不足三月,二儿子张恩利含恨离世。老年丧子,张家国夫妇极度悲伤,终日以泪洗面。

“我治得了别人的病,却救不了老二的命。”看着儿子离去,本是医生的张家国却束手无策,沉重的打击让他日益消瘦。二儿子的离世,成为夫妻俩心底最大的伤痛和遗憾。

见到父母闷闷不乐、意志消沉。去年底,大儿子张恩来在城里买了一套商品房,希望把双亲接下山生活,远离熟悉的环境调整心情。为此,张家国卖了家里的冰箱、洗衣机和打谷机,准备下山。

张家国下山的消息不胫而走。“张医生,你走了,我们这些‘老骨头’可怎么办?”老人陈太英跛着脚来到家里挽留张家国。年前的半个月里,每天都有人登门拜访,希望张家国能留下来,但张家国还是下山了。

城里的春节,张家国挂记着山里的乡亲,过得并不舒坦。一连几日茶饭不思、魂不守舍,妻子黎南寿看出了他心里的牵挂。正月初六,妻侄新婚,张家国夫妇回乡走亲戚。

再见张家国,乡亲们格外热情,像是见到久别的亲人。“张医生,年过得好嘛,什么时候回来啊?”“张医生,年过完了还是要回来嘛?”嘘寒问暖间,张家国听出了乡亲们的期盼。

“要回来,不得走,你放心。”张家国一次次回应打消了村民的顾虑,“他们离不开我,我也放不下他们。”过完年,张家国和大儿子商量后,又搬回了中坪。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回乡的张家国,恰如身旁驮药的老骡马,一肩驮着药箱,一肩担起中坪,行走在治病救人为民康的大山深处。

利川市民族中医院组织专家到中坪村义诊。

骡马是张家国最好伙伴。

由于原有卫生室年久失修,张家国就在自己家门口为村民打针输液。

由于资金有限,张家国亲自参与村卫生室修建。

张家国出诊路上。

张家国给留守儿童预防接种。

张家国牵着骡子,骡背上驮着沉甸甸的药品在崇山峻岭中艰难地进行。

张家国牵着骡子,准备出诊。

张家国去五组出诊经过手拔岩。15年前有位村民在采药材回家的途中从悬崖上摔下死亡。

张家国为三组残疾人黎兴奎送去轮椅。

张家国想起死去小儿子,泪流满面。

重庆黄水张习武专程来到中坪村找张家国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