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岭南之南“中国龙图腾”》
发布时间:2019-10-22 作者:李志良、成 功
岭南之南“中国龙图腾”
——大湾区传统民俗影像系列邀请展
岭南之南的粤港澳,作为中华版图中的一块神奇之地,千百年来沿袭着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德理念、生存信念、生活态度和传承着“一脉相承”的民间文化习俗。
龙,乃中国龙、凤、麒麟、龟四灵崇拜物之首,是祥瑞的灵物,是中国人传统的“精神图腾”。在古代,中国人就把“龙”看成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奇之物。考古发现,六七千年前河南濮阳仰韶文化遗址里已经出现了龙的形象,中国最早的龙形器物是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岭南已知最早的龙是南越王墓出土的“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
舞龙是由来于祭龙习俗演化而来,古人认为一年的水旱都与龙、与云有关,于是在春天的祭祀之中,通过舞龙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随着华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现在的舞龙舞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大湾区概念的提出,更加强化了粤港澳区域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的钩连和整体推进。“中国龙图腾”试图以粤港澳大湾区和泛大湾区民间传统民俗中的不同类型的“舞龙”活动项目为题材,以专题影像的形式讲述“舞龙”项目的历史渊源、地方习俗、传承过程、制作工艺、表演形式、内涵讲究和文化影响的同与不同,探源和展现近当代岭南民俗文化的传承、演进与发展!
今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标志着这项由政府推动的强国战略全面进入实施阶段。大湾区(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成为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是我国“一国两制”实践新探索和实现我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要举措。
由于历史上长期的闭锁封疆的原因,远离朝廷的岭南之地,远古的“中国龙图腾”文化获得了较为完整的传承。“中国龙图腾”——大湾区传统民俗影像系列邀请展组织的形式各异的经典代表性的十条“龙”予以集中呈现,正是旨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和“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的两次重要讲话所强调的文化自信的精神和文化强国的思路指引!
《高跷龙》(作者:韦徐茂)
《火龙》(张明 摄)
《火龙》(张明 摄)
《火龙》(张明 摄)
《簕古龙》(作者:陈励)
《簕古龙》(作者:陈励)
《埔寨舞火龙》(作者:张永林)
《埔寨舞火龙》(作者:张永林)
《人龙舞》(作者:成功)
《人龙舞》(作者:成功)
《人龙舞》(作者:成功)
《舞木龙》(作者:胡克嘉)
《舞木龙》(作者:胡克嘉)
《网龙》(作者:翟玉清)
《网龙》(作者:翟玉清)
《旺龙》潘赣明 摄
《旺龙》潘赣明 摄
《旺龙》潘赣明 摄
香港《鱼行醉龙》(作者:陈显耀)
香港《鱼行醉龙》(作者:陈显耀)
中山《醉龙》(作者:王国辰)
中山《醉龙》(作者:王国辰)
中山《醉龙》(作者:王国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