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收藏本站 登录|注册

文章详情

首届中国(铜陵)长江摄影季个展——金立旺《长江边》

发布时间:2019-12-29

长江边

金立旺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一条河流,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作为备受瞩目的“长江经济带”,这一区域占有中国一半左右的人口,40%多的GDP。

沿河而下,用相机做一种视觉观察,这对我而言是一个做了十几年的梦。受制于种种原因(既有技术上的,也有时间安排上的),一直未能成行。直到2018年7月,有一个时间跨度近一个月的采访机会出现——“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大型采访团,从丽江的长江上游金沙江起,沿着长江一直至上海崇明岛东海入口处。

因为是近百人的采访团,每天兵分几路出去采访,而且基本上以文字记者为主,可以想见,采访的环境大都是在会议室,形式大都是坐在那里访谈??等到他们聊完,刚开始想拍几张有意思的画面,大部队已经在催着出发,赶往下一个地方。

这种形式的好处是每天能去好多地方,能见好多人,能看到好多有意思的场景。其坏处就是时间紧,即使看到有意思的人物或者场景,也容不得你仔细观察,慢慢地等待瞬间或者想要的感觉出现。

我随身带着一台富士617宽幅相机,用120彩色和黑白胶卷进行拍摄,尽量调整自己的节奏,用自己的观察探寻这条大河的特质。不知不觉中,竟拍摄70多个胶卷。

从金沙江三股水神秘的神兽、三峡大坝对长江的隔断、岸边江滩的开发、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重负一直到东海入海口处的震撼??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三股水到上海崇明岛入海口,变化的不仅仅是海拔高度和地理地貌,还有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居住在长江边的人们的状态,以及和他们与这条河流的互动关系。这些也正是我的镜头关注的重点。

纳达夫·坎德尔(Nadav Kander,英国)在十余年前观察长江时,他是以一种外来者的身份,退得远远地进行观察,带有“上帝”视角或“先知”视角的优越性,所以,其照片中呈现都是在巨大背景映衬下人物的渺小状态。于我而言,从小学课本中,从电视广播的报道中,从亲朋师友的口中,从诗词歌赋中,长江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现在这种特殊的与长江的接触形式,也让自己不可能完全作为一个旁观的外来者身份进行观察。

长江,是一条母亲河,是一条充满神话气息的河,也是一条政治化的河;是一条不堪重负的河,更是一条充满希望的河。


三股水 2018年7月20日

赤水 2018年7月24日

武汉 2018年8月4日

武汉 2018年8月4日

九江  2018年8月5日

三峡大坝  2018年7月31日

铜陵 2018年8月8日

崇明  2018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