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

收藏本站 登录|注册

文章详情

不止眼前,还有远方,用镜头探索生活之美

发布时间:2020-06-06  作者:耿春晖

对于摄影人来说,利用不同焦段镜头的特性,取得不同的画面效果,是必要创作手段。以前外出采风想要拍摄由近到远的景物,需要携带数量众多的镜头,给出行带来很多不便。现在,随着手机镜头配置的升级、图像处理算法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摄影人开始使用手机进行拍摄。我们在使用手机进行创作时也不再局限于焦段的选择,一部集合了从广角到长焦不同焦距的手机为选题拍摄、取景构图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如在相机拍摄方面实力较强的华为P40 Pro,它的后置超感知徕卡四摄镜头组具备18mm超广角、23mm广角(5000万像素主摄)、5倍长焦镜头和一颗3D深感镜头。多焦段的配置,配合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和光学防抖性能,能帮我们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


18mm超广角拍摄  拍摄地:四川广元旺苍

18mm超广角将场景中的天空、山、河流、前景麦田一起拍摄下来,有助于风光摄影的层次表现。


拍照时该选用什么焦段?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不同焦距的镜头有什么不同效果。在我们面对同一场景拍摄时,焦距越短,视角越宽,照片的空间感越强。焦距越长,带来的视角就越窄,主体就比较突出。


拍摄地:河南淮阳太昊陵

在使用18mm和23mm广角进行创作时,应将避免被摄主体(建筑线条、人物)放在边缘处,以免因广角镜头的物理特性造成变形、拉伸。


18mm超广角,适合拍摄风景,尤其是宏大的场面,比如辽阔的草原、沙漠、戈壁、海面等;23mm广角,适合拍摄人文题材、建筑等,当然也适合拍摄风景;长焦能把远处的物体拉近,或者于纷繁复杂之中框取局部,进一步突出拍摄主体。


明白了这些,在拍摄时就能更好地发挥不同镜头的优势,得到满意的照片。为了方便拍摄,我们记住这句话“远取其势,近取其神”,这是拍摄不同景别照片的核心技巧。


广角镜头能获得更大范围的影像,但因为透视效果强,画面边缘景物会产生形变,越接近边缘,形变越大。在使用18mm、23mm镜头时要妥善用好这个特点。


23mm广角拍摄  拍摄地:云南丽江古城

23mm的广角在人文街景创作时更好地对场景进行取舍,在保持构图紧凑的同时又能照顾到环境的表现,在人文题材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比如将前景安排在画面的边缘,可以增强画面的纵深感。拍摄建筑时,应尽量将主体安排在画面中央,避免镜头畸变将建筑扭曲。还有一个就是很多女生喜欢的“长腿”特效,拍摄时把人物头部安排在画面中央,脚部靠近边缘,利用透视效果拉长腿部,形象瞬间高大。


在使用长焦镜头拍摄时,通常情况下应使用三脚架或寻找稳定的支撑点以避免照片失焦和模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华为P40 Pro的镜头加入了OIS光学防抖功能,并有AIS智慧防抖,有效提高了手持拍摄照片的成功率,大大方便了我们拍摄。


此外,P40 Pro还有10倍混合变焦功能,以及更远的50倍数码变焦,通过裁切并结合麒麟芯片的计算能力,能把更远的景物或更小的局部突出,也被很多用户亲切的称为“望远镜”。


10倍混合变焦  拍摄地:河南淮阳太昊陵

利用长焦镜头的压缩空间和虚化能力使背景和前景得到虚化,突出主体,P40 Pro自带的光学防抖功能,为手持拍摄提供了保障。


长焦包含的信息没有广角那么多,各元素容易组织起来。长焦相对广角而言,更容易实现减法,简洁画面,而且长焦镜头拍出的画面压缩感更强,景深效果更加明显,更容易得到虚化效果。广角拍摄一般都会找一个较有趣的前景,而长焦不必拘泥于此。


使用长焦镜头拍摄人像,可以表现人物的神态或者人物主体之间的交流,着重刻画动作或情节。一般在以表现人物的神态或物体的特征为目的的画面中,环境只是作为背景存在,通过长焦镜头带来的虚化效果,让人物更加突出。


不同的焦距能带来不同的景别,不同的景别可以引起观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在摄影创作时,我们可以使用华为手机的变焦功能对场景进行观察,尝试不同焦段,最终来确定使用什么焦距拍摄。


5倍光学变焦拍摄  拍摄地:云南丽江

5倍光学变焦在拍摄静物时能将周围杂乱的元素避开、以天空为背景,简洁环境,突出主体。


当然,我们总结的都是常规的拍摄经验供大家参考,但不必拘泥于此。人类的创新能力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正如“2020新影像大赛”所倡导的一样,愿我们也能深入生活,观察细节,用手中的镜头记录眼前和远方的美好。


中国摄影报与“2020新影像大赛”合作,即日起至7月31日,推出中国摄影报“2020新影像”月度手机摄影作品征集,并与“2020新影像大赛”联动,一次投稿获得双重荣誉机会。

投稿作品名以字母“cpp”前缀在“2020新影像大赛”官网投稿。月度征集入选作品将在中国摄影报刊登,可按中国摄影家协会规定累积入会申请积分。



扫描二维码,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