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

收藏本站 登录|注册

文章详情

2020“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入展作品-《密枝社》

发布时间:2021-01-26  来源:中国摄影报

作品名称:《密枝社》

作者:方云峰

作品阐述:

云南省寻甸县城以北,乌蒙山中有一片神秘古老、四季常青、枝繁叶茂的古树林,约600亩,彝语称为“密枝社”,意为密枝神殿。古树下是个纯粹的白彝族村子——苏撒坡。

村子海拔2750米,65 户,306 人。岁月变迁,古时的富庶之地现已是生产条件落后、积贫积弱的地方,多年来都是寻甸县重点扶持的贫困村。随着国家扶贫力度的加大,2018年底村子顺利脱贫并通过了验收。扶贫力度的加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强势推进,使得这个彝族小村落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像密枝林的古树一样,苏撒坡的村民在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坦荡与坚韧,动人心魄,令人肃然起敬。这片古树林在默默守护他们的同时,也见证了这个小村落的变迁……


推荐语:

这些令人惊奇的影像来自云南大山中一位基层的摄影人。作者方云峰出生在云南省东北部的一个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寻甸县。从小喜欢绘画梦想长大当画家的他在县里文化馆工作。他就是拍自己的家乡,拍家乡里的大山。他从2013年起就拍摄大专题《山那边是我家》。拍摄区域覆盖寻甸、禄劝、东川等地,其中寻甸的村寨拍得比较深入。2019年他主动申请成为了一名扶贫驻村队员,在驻村期间也拍摄了大量的图片,也碰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这组《密枝社》就是他拍摄的重点扶持贫困村、纯白彝村子——苏撒坡。当前扶贫力度的加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强势推进,使得这个海拔2750米的彝族小村落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苏撒坡的村民就像密枝林的古树一样,在这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坦荡与坚韧,动人心魄,令人肃然起敬。这片古树林在默默守护他们的同时,也见证了这个小村落的兴衰与变迁……

跟很多拍脱贫攻坚的摄影人不一样,他的作品中看不到拍摄者的功利心,他没有急于表达,也没有炫耀技巧。他拍摄的对象很贫困,但是他的照片很美,美得让人惊喜。是他从小对美术的热爱帮助了他的影像,但我想更重要的是他对这片土地的爱和眷恋,凝结成了那种外人难以企及的美。

方云峰的专情和细腻超越了多数人的乡土情怀。几年来,他几百次来到这个村落,他就像长在这密林里忠实而深情的记录者。我相信,他和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不信你单看他拍摄的那条狗、那头牛、那匹马……那种悲悯、那种情感的交流,岂是摄影能解释的。

他是这个时代最单纯、最美好的摄影者。

评委评语:

脱贫攻坚是本届“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的热门题材,这件作品有别于其他作品仅仅注重简单的成果呈现和新旧对比,而是把重心放在人的身上,放在村庄的特定环境上面。    

摄影师的观看带着细腻的情感,善于从细小的日常中表现村民的精神面貌。古树在这里是线索也是象征,村民守护这片古老的树林,也被它们庇护。有着扶贫干部身份的摄影师方云峰,上百次来到这个村庄,与村民是真正心连心,让我们看到心性自然流露的村民,他们朴素乐观、勤劳坚毅,是这场脱贫攻坚战中的生动写照。(傅拥军)

 

图01:醉卧密枝林里的村民。遇到通水、通电、祭山这些大事时,村里便会组织村民聚餐庆贺。每逢此时,村民便会在密枝林里席地而坐,喝酒猜拳对山歌。2019年5月8日。

 

图02:密枝社。密枝林彝语称为“密枝社”,意为密枝神殿。密枝林被彝人视作圣洁之地,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破坏,所有树木的生长超然物外。2018年8月19日。


 

图03:立秋节,站在树上看斗牛比赛的村民。村里每年都要举办斗牛赛,连其他州的牛主都会报名参加,冠军可得近万元的奖金。2013年8月7日。

 

图04:春节临近,部分在家的村民合影。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去了福建、广东一带打工,他们为节省开支,几年才会回家一次。2016年12月26日。

 

图05:村里的毕摩。58岁的周进云和68岁的周世云是村里的毕摩,村里每年祭山、各家的红白喜事都由他们主持操办,村民都很尊敬他们。2019年5月27日。

 

图06:毕摩带领村民祭祀神树。苏撒坡的彝人崇拜自然,千百年来祭祀神树神山。每年四月初四为祭祀神山的日子,全村人身穿民族盛装,背着祭祀用品,在毕摩主持下进行整个祭祀活动。2019年5月27日。

 

图07:围坐在密枝林里的村民。遇到村里组织聚餐或村民的红白喜事,村民便会在密枝林里席地而坐,喝酒猜拳对山歌。2017年4月25日。

 

图08:密枝林入口的古树。这棵古树已经400多年了,村民每天都要从这棵古树下到地里干活。2015年8月29日。

 

图09:停放在地边的小汽车和马车。杨天明开着小汽车拉着化肥,媳妇则赶着马车拉着犁和粪来地里犁地、点菜籽。耕地边都修建了道路,很多村民都同时开着小汽车和赶着马车来干农活。2020年7月4日。

 

图10:地边收购洋芋。洋芋收获季节,贩子便将卡车开到地边直接在地里收购,得益于扶贫项目,耕地边都修建了公路。洋芋、油菜籽等作物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2018年7月22日。

 

图11:马苏材的账本。马苏材从本村收购洋芋贩卖到外地。他的账本上写着“发财走正道、买卖讲公平,想走致富路必须走正路”。2018年7月22日。

 

图12:山路上避雨的小两口。2020年7月4日。

 

图13:新房。张天国小夫妻在县城拍了婚纱照,准备年底结婚。张天国手很巧,编织了很多鸟笼,遇到赶集天便拿到集市上去卖。2017年8月19日。

 

图14:婚礼上稚气未脱的新郎官。过去彝族早婚现象很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这样的现象有所减少。2015年1月25日。

 

图15:因新冠疫情影响滞留家中的村民。马苏美在昆明餐馆里打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滞留在家,这段时间没了收入,她很着急,每天都关注疫情的发展。2020年2月1日。

 

图16:村口设立的新冠疫情防控点。新冠疫情爆发后,各村口都设立了防控点。防控点的人员由乡镇干部、派出所干警、乡镇卫生院医生、各村委会干部、扶贫干部组成。2020年2月20日。

 

图17:村委会主任倪明真(左三)与其他村委会班子成员的合影。当年12月15日,这位纯朴的彝族干部因白血病去世。2019年寻甸县委追授他为“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7月19日。

 

图18:村委会门口的扶贫公示栏。2018年7月5日。

 

图19:昆明市下派的扶贫驻村队长、第一书记王华(左一)和县、乡派驻的扶贫队员走访入户开展工作。2019年7月10日。

 

图20:拆除老房子。政府扶贫期间启动了安居工程,鉴定为D级危房的统一拆除后重建,每户补助5.1万元。2018年5月7日。

 

图21:村民把粉好的糠拉回家喂牛,糠包被雨淋湿后非常重,已筋疲力尽的马匹让不开卡车累倒在地上。2018年7月10日。

 

图22:山上耕地的母子。今年9岁的李春贵在前面控制着骡子,充当“刹车”功能,母亲在后面扶着犁耕地。李春贵的父亲两年前脑出血离世,他成了家里的唯一的男子。2019年7月5日

 

图23:村头,保护小狗的狗妈妈。2015年2月8日。

 

图24:两家人互相帮忙新建房屋。村里建房大多都是同村村民互相帮助换工完成。村里建档立卡户拆除危房重建新房的,每户补助5.1万元。2018年5月2日。

 

图25:在乡上念初中的张淑梅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她和在村小的妹妹周末才能见面。2016年6月2日。

 

图26:“小花”的父母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带她在地里干活,奶奶正用洋芋地里的小花哄着哭闹的“小花”。2014年2月10日。

 

图27:大风车下休息的村民。近年在密枝林边上,巨大的风机接二连三拔地而起,村民在先进的风机下延续着辛勤的劳作。2016年4月5日。

 

图28:摊贩搭建的简易照相馆,用活孔雀和老虎狮子模型来布景,10元钱拍一张,拍完马上可以打印带走。这样的照相馆多出现在斗牛场或赶集天,村民家中悬挂的照片大多来源于此。2014年5月8日。

 

图29:村里几乎所有墙壁、挡墙上都画了扶贫宣传画。 2017年5月4日。

 

图30:初春,穿过浓雾准备下山赶集的村民。2018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