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

收藏本站 登录|注册

文章详情

2020“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入展作品-《京城居委会》

发布时间:2021-01-26

作品名称:《京城居委会》

作者:吴强

作品阐述

社区居委会,简称“居委会”,是社区居民的自治组织。北京市各区的居民委员会普遍成立于1954年,400户左右居民成立1个居委会,设委员5至7人。

居委会最初设治安委员会、卫生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和调解委员会,之后几十年中,又增设了社会福利、青少年教育、计划生育、老龄工作等委员会。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规定居委会以“社区”冠名。之后,按照一个社区1500户左右居民,以“单元型、单位型、地缘型”三种类型调整社区。社区是居民的家园,居委会主任被誉为“小巷总理”。社区居委会的人员构成和办公条件逐年都在与时俱进。

记得1982年,我刚开始学摄影,在天安门东南池子的普渡寺胡同,发现两位执勤的居委会积极分子注视着陌生男子,我按下快门,留下了摄影素材中的第一帧黑白照片。或许,就是这张黑白照片,让我和“居委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中年时调入东城区新闻中心任摄影记者,下街道跑居委会就在我的工作范围之内,也就有了更多时间开始了解居委会工作,与很多主任们成了朋友,用我手中的相机留住了他们的辛劳和豁达。那时,各个街道的居委会办公条件都很差,区政府拨款分批改善居委会工作条件。那些年有些企业体制改革,一些40多岁的下岗职工便补充到居委会工作里来,使得居委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一般居委会在编有八九个人,分管很多工作,如计划生育、外来人口管理、法律咨询等。另外面对很多社会突发事件,主任们个个都是主力。如2003年“非典”袭击北京,疑似病人不允许上班只能在家,转入所在的居委会负责,主任们每天去消毒、送食品、监督疫情等,那时可是忙坏了居委会的主任们。

从岗位上退下来后,我手中的相机仍旧瞄准社区居委会。如今社区居委会的概念又有了变化,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东城区每个社区用房面积都增加到350平方米,社区工作人员配备18名,大部分都是本科以上的年轻人,办公条件也实现了现代化。

万事万物都在悄然变化着,我越来越老,可当初习惯叫“居委会”的社区,却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有活力。

推荐语:

吴强关注“京城居委会”这个题材有30多年了,1982年在天安门东侧的西银丝胡同,发现居委会戴红袖章的老太太坐着值勤便拍摄下来,这便是居委会素材中的第一帧黑白照片。这张黑白照片,让吴强和“居委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她以后的摄影生涯中,特别是“胡同摄影”题材中,总是伴有“居委会”的身影。初时的印象,是婆婆妈妈的小脚侦缉队,后来接触多了,吴强对她们有了脱胎换骨的新认识,如今的社区居委会已经是京城发展的主力军。

吴强从影至今已走过近40年,始终坚守摄影的民族特色,坚持拍摄北京胡同题材,坚持拍摄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坚持拍摄中不干涉被摄对象的纪实手法,同时能够从女摄影师自身特点深入挖掘胡同中的女性题材。她的拍摄理念是:熟悉题材才会有情怀,因为情怀才会有热爱,因为热爱才会倾心投入,因为投入才会在拍摄中产生独特的视角。只有始终遵守真挚、恒久的理念,才会使自己的作品“相随心生,水到渠成”。

吴强的《京城居委会》是一组难得的好作品。(黄一鸣)

评委评语:

街道居委会作为中国城市管理系统当中最低一级行政机构,相当于国家政权这一肌体的毛细血管与末梢神经,其微观而具体复杂的功能,一直为社会学家所重视,也成为许多摄影家关注拍摄的话题。但是,迄今为止,我们仍然缺乏有关这一话题的系统性影像记录与描述。

吴强女士历时多年拍摄完成的这组照片,不贪图宏大的话题,不作奇观式的窥探与夸饰,完整地描述了这一机构的基本职能和日常运行机制,详细地记录下街道居委会开展的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份难能可贵的观察中国城市社会绵密肌理的视觉样本。(刘树勇)


1,《高度警惕》1982年,两位执勤的居委会积极分子注视着陌生男子。

 

2,《上岗之前》1984年,东华门街道普度寺居委会设在居民院落中,主任要去巡逻。


3,《严格要求》1988年,交道口街道府学居委会的主任们,在批评工作马虎的清洁工。

 

4,《全家光荣》1989年,北新桥街道前永康居委会的主任们,敲锣打鼓将大红花戴在立功儿子的母亲胸前。

 

5,《粉墨登场》1990年,东四街道举办迎亚运妇女时装表演,很多居委会主任踊跃参加。


 

6,《因陋就简》1990年,当时居委会办公条件简陋,只有几张桌子和椅子。

 

7,《大显身手》1991年,大阮府居委会办公房间不大,室内布满了标语口号,这些用毛笔写的标语贴在大街小巷。

 

8,《流动图书》1995年,东直门十字坡东里居委会办起图书借阅点,百姓家中闲置的图书杂志可以流动起来。

 

9,《方便多了》1997年,和平里街道安德里居委会有了自己的面包车。那时居委会有车的不多见。

 

10,《坚守岗位》2001年,在朝阳门南小街认真执勤的居委会大妈。

 

11,《寻找伴侣》2001年,北京国子监社区居委会成立了单亲俱乐部,经常开展谈心交友等活动。

 

12,《支援灾区》2002年,各个社区居委会都开展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活动。

 

13,《让路搬家》2002年,朝阳门南小街拓宽马路,居委会办公地点需要搬迁,主任们将居委会的牌子摘下来。

 

14,《直接选举》2002年8月17日,北新桥街道九道湾社区居民直举社区居委会,是北京市首次直接选举社区自治组织。投票、验票、唱票都是在居民监督下公开进行。

 

15,《广泛宣传》2002年12月,每当春节来临时,居委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张贴禁放烟花爆竹的宣传广告。

 

16,《计划生育》2002年春节前,打工妹要回家过年,社区居委会向她们宣传计划生育。


17,《抗击非典》2003年“非典”期间,板厂社区居民们自发组织起来,共同抗击“非典”。

 

18,《选举代表》2003年12月,和平里街道的选民在六区社区举行区人民代表选举,百姓参与热情高。

 

19,《喜迎高徒》2005年7月,东城区林调居委会迎来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来实习的大学生。

 

20,《扶贫济困》2005年春节前,东直门街道新中街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陪同东城区民政局干部,看望辖区的贫困家庭。

 

21,《猫咪纳闷》2018年10月,内务部街社区居委会在27号院组织瑜伽课。胡同女性保持身材的方式是“因地制宜”

 

22,《敬老助残》2019年12月26日,景山东街社区工作者为老年人上门服务。

 

23,《大搞卫生》2019年12月28日,东四二条社区居委会主任和志愿者参加胡同的义务劳动。

 

24,《节日慰问》2020年1月2日是腊八节,建国门街道北京站东社区工作者将粥和慰问信送到行动不便的大妈床头。

 

25,《信息时代》2020年1月13日,东城区社区居委会主任们与管片的居民建立了微信群,拉近了之间的关系。

 

26,《化解矛盾》2020年1月13日,临近春节,住安定门街道钟楼湾社区的男士抱着孩子来到居委会,诉说家庭纠纷,主任马上帮助解决。

 

27,《抗疫斗争》2020年1月30日,疫情爆发了,景山街道魏家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告知,传达相关防疫知识。

 

28,《管控隔离》2020年2月,新冠疫情危逼北京,安定门街道国旺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坚守岗位,监督湖北返京在家隔离人员的垃圾,安排专人清理运走。


 

29,《严把路口》2020年3月1日,西城区安平巷社区的社工及志愿者在严把胡同口。

 

30,《垃圾分类》2020年5月25日,建国门街道西总布社区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