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0日

收藏本站 登录|注册

文章详情

2020“徐肖冰杯”中国大学生摄影双年展纪录类影像入展作品-《嗓嘎》

发布时间:2021-01-26

作品名称《嗓嘎》

作者:杨仪发

指导教师:史民峰 

院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阐述

“嗓嘎”的侗语意思是“歌师”。这组专题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铜关村的“嗓嘎”为研究对象,关注在侗族大歌传承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歌师。

我从2019年以来一直跟踪关注铜关村侗族大歌歌师这一群体,先后6次走进铜关村,体验当地民族民间文化与民族艺术,了解歌师状况,并对拍摄对象进行了面对面的走访和交流了解。在做好前期拍摄准备后,我2020年4月-7月间完成了《嗓嘎》的拍摄记录,并在之后撰写了相关研究论文。

铜关村是一个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侗歌之乡”。侗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一员,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嗓嘎”是侗族人一脉中特殊的存在,它见证着侗族人的历史变迁。在调研中,我同时记录了每位被摄“嗓嘎”的相关情况,作为史实资料予以留存。在当下的社会进程中,“嗓嘎”这一群体面临着文化断层的风险。影像记录、文字研究的重介入刻不容缓。

评委点评

摄影自诞生之初就具有了强大的记录功能,具有直接性和客观性,可以用作介入社会、观察文化现象的透镜,在档案学、人类学等领域中发挥作用。

本组作品的作者自2019年年底以来6次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的一个传统少数民族村落,用影像认真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的保护现状和这一少数民族文化的记忆保存者——“嗓嘎”歌师的生存状态。这组“嗓嘎”歌师黑白人像,影调细腻扎实,人物神态沉稳,民族服饰衣着考究,沉静的影像却让人感受到侗族民族文化的张力和温度。

近年来,摄影人对少数民族影像的探讨越来越多,我们期待大学生能深入社会、深入生活,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胡晓阳)

 吴显忠,1933年生人,铜关村侗族大歌歌师。2015吴显忠,1933年生人,铜关村侗族大歌歌师。2015年,贵州省黎平县人民政府为其颁发侗族鼓楼花桥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证书,但其老伴吴亮银获得了侗族大歌传承人证书。老人虽未获得侗歌大歌传承人这一证书,但其侗族大歌的技艺却是极高的。老人描述以前的年代,行歌坐月侗家人恋爱都需要学习侗歌来增进彼此间的情感,男女青年在鼓楼对唱需用到侗族大歌,群众相聚、唱戏都需要用到侗歌,到其他村寨做客,饭后3首侗歌才可以散客。在当时环境下,他是作为下一代的侗歌传承者走上了学习道路。如今随着时代进步、经济科技的发展,互联网进了家家户户,用侗歌来表达爱情增进情感的交流方式也愈来愈少,侗族大歌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传承与文化展演,最早时候侗歌的意义开始消退,但侗歌却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方式在永存和弘扬。老人如今已年近90岁,是村里为数不多得到村民认可的、具有极大威望的一位侗族大歌歌师,其子女受其影响从小学习侗歌,也成为当地有名的歌师。老人在铜关村里被人们尊称为“大歌师”。

 

吴亮银,1934年生人,铜关村侗族大歌歌师。2015年贵州省黎平县人民政府为其颁发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证书。她是20世纪30年代铜关村女性侗族大歌代表人,是吴显忠的妻子,两位老人因侗歌结缘而走到了一起。

 

吴显宏,1941年生人,铜关村侗族大歌歌师。1967年,他26岁时开始在村里小学任教教书,任职语文课教师,兼任音乐课教师,在学校里为一至六年级的孩子们传授侗歌,2013年退休。老人说,只要村里需要,自己随时都能够继续回到校园给孩子们教授侗歌音乐知识。作为一名专职教师,老人在侗歌教育上有着突出贡献。

 

吴文龙,1945年生人,自小学习侗歌,在村里做过村医,上年纪后退休,成为铜关村寨老。“寨老”在侗族地区中拥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负责村寨中民族民俗事务、组织协调村中大小活动与人员召集,为铜关村的发展及形象推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老人虽然已经70余岁,但仍然在发挥着能量,为铜关村的事业发光发热。

 

吴定章,1947年生人,铜关村侗族大歌代表人之一,侗族大歌歌师、编歌师,编写有众多类型的侗歌,包括育人伦理歌、叙事歌“(贺)鼓楼歌”、进新房歌等,其编写的侗歌《十八腊汉》是代表作之一。2018年参加中国国际中老年文化交流促进会与华夏枫叶红文艺赛事组委会主办的“2018走进港澳全国中老年文艺大赛”,荣获金奖。他是铜关村“寨老”之一,在村寨里有极大的威望。

 

吴定宽,1955年生人,铜关村侗族大歌歌师,村中歌喉最好的一位男性声部歌师。老人在侗族大歌演唱中是男性高声部的领唱者,铜关村侗族大歌歌队灵魂人物。曾在县级文工团参与过多次演出,常外出参与侗族大歌展演与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吴怀坤,1955年生人,铜关村侗族大歌男性歌队成员,铜关村“寨老”之一,在村寨中有较高的地位和声望。家中孙子跟随老人学习侗歌,老人知晓各地(侗族村寨)习俗礼仪,保障歌队外出其他村寨“月也”活动中不触犯乡规民俗。

 

吴显全,1956年生人,铜关村侗族大歌歌师。1980年24岁时开始跟着村里歌师和父亲学习,目前已唱侗歌超40年,在唱侗歌唱戏方面有长期的学习积累,侗歌水平在村里得到认可,是铜关村侗族大歌歌队的一员,经常参与侗歌的表演与侗歌的宣传推广。老人作为铜关村男性声部侗族大歌的代表人之一,其目前在读幼儿园的孙女也在跟其学习侗歌儿歌部分。

 

吴定芝,1968年生,铜关村侗族大歌歌师。其父亲母亲都是侗族大歌歌师,从6岁开始跟着母亲吴花柳(2020年6月11日过世)学习女性声部侗族大歌,歌师吴显宏是其父亲。在铜关村里教授的侗歌徒弟众多,从一两岁孩童至20-30岁的青年人。女儿自小跟其学习侗歌,现在少年一辈中也成为代表人之一,继承了母亲的衣钵。在2013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首届侗族大歌合唱节暨侗族大歌展演中荣获优秀演员奖,2015年4月黎平县人民政府为其颁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证书。她是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女性中,铜关村最具代表性的歌师。


吴定成,1969年生人,铜关村侗族大歌歌队成员,精通侗族乐器琵琶、二胡、牛腿琴等,是铜关村里乐器的大成师傅,在乐器演奏、教授方面是佼佼者。现代文明和科技、交通极大改善了铜关村面貌后,许多人走出大山外出务工,吴定成在外多年后于2019年回到铜关村。其子女深受父亲影响,也传承着父亲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