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3日

收藏本站 登录|注册

文章详情

百年城像 | 遵义:红色的血脉

发布时间:2021-07-01

耀眼的荣光之城

一次会议在这里召开,改变了一个大党的命运,一座城市因一次会议而成为驰名中外的红色圣地,这里就是贵州遵义。

摄影人爱讲“色调”,如果说一座城市有“色调”或“底色”的话,红色——无疑是遵义这座城市最贴切的色调和底色,且“红得耀眼”。

遵义之名取义于《尚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秦汉置郡,唐代置播州,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且人文资源丰厚,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遵义,一座被刻上红色印记的光荣城市,因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在这里召开而彪炳史册,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城”。这里不仅有红色经典和传奇历史,而且人文荟萃、民族风情浓郁,更兼生态优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当然,还有国酒甘美醇厚、销魂四海。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从这里开始,中国共产党甩掉共产国际的“拐杖”,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开始解决自身重大问题。从这里开始,红军克服重重艰难,摆脱多路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经典战例名扬中外,《忆秦娥·娄山关》的诗篇雄奇悲壮。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评论:“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遵义作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红色地标,红色遗址遗迹比比皆是,红军长征在这座红色之城活动三个多月,留下了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毛泽东旧居、中华苏维埃银行旧址、娄山关战斗遗址、苟坝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红军山红军烈士陵园、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等。而红军长征途中在这块红色热土上所留下的遗址、遗迹和令人铭刻于心的红军故事,今天仍在不断地被发现、挖掘、整理和修缮中。

岁月如歌,风景依然。遵义积淀丰厚,自然人文景观星罗棋布。丹霞地貌、海龙屯土司遗址世界“双遗产”,双河溶洞长冠亚洲。这里有秀美靓丽湘江河、美酒河谷赤水河、通江达海乌江河,巍峨雄伟娄山关……处处绿色盎然,万林滴翠,令人陶醉。一座城市的“基因”来自传承和积淀。遵义这座厚重的城市和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产生着“光合作用”。在遵义,无论男女老少,随便哪个人都能给你讲上两三段红军故事。遵义会议会址是许多中外游客来到遵义的必游之地。这栋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中西合璧两层灰砖小青瓦木结构小楼的大门上方,悬挂着毛泽东同志1964年手书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金色大字牌匾。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红军烈士陵园、娄山关战斗遗址、花茂村苟坝会议会址等都是遵义老百姓平日和节假日举家出游或结伴聚会的打卡地。坐落在遵义市老城区红军山上的红军卫生员——龙思泉烈士墓及其铜像,早已被遵义老百姓视为驱病除疾的“红军菩萨”,这里常年“香火”不断,龙思泉烈士给当地老百姓医治疾病的故事在遵义家喻户晓。

遵义摄影人不管从影时间长短,电脑“图片库”里都会有几幅自己得意的红色题材作品。拍摄好遵义的红色遗址遗迹,也成为遵义广大摄影人乐此不疲的必修功课。这种红色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是深植于血脉里的,这种崇敬和景仰是遵义老百姓自下而上发自内心的。在遵义人看来,8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红军征程,或许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点,但它给我们所带来的求实、独立、自强、奋进、胜利、喜悦、自豪,以及开创更加美好未来的精神内涵,都将在老百姓中代代相传。众多的红色遗址遗迹,是遵义传承红色基因,党史学习教育的丰富资源,是遵义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的重要载体,是党的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遵义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中外游客和众多摄影人的打卡地;是遵义一笔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也是我们改革开放迈进新时代,开启下一个百年征途上面对困难、挑战时一项存史立国的重要精神财富。

红色遵义始终注重革命传统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遵道行义,自强不息”,建设先进文化的积极作用。“红色资源”承载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光辉历史,是对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党史学习教育的好课堂。

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临近,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代表的革命遗址得到保护、开发和利用,不断健全完善。红色旅游取得长足进步,红色之城遵义已成为中国红色旅游的知名品牌。遗憾的是,当年红军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主力8.6万多人到达遵义时人员已锐减至3万余人,艰难的环境和地域,加之物资的匮乏,红军几乎没能留下珍贵影像。而今,遵义摄影人聚焦红色影像,记录红色情怀,写就红色记忆,摄影不再缺位。遵义摄影人常说:“凡是红军长征到过的地方,如今成了摄影人追忆党史的地方。”遵义人说:“红军长征到过的地方都是物华天宝的“风水宝地”。醇香遵义意蕴天成,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产业“白得醉人”,竞相绽放,成为支柱产业。好山好水好茶,以绿色产业为代表的优质绿茶、红茶、白茶、辣椒、烤烟、高粱等产业争奇斗艳,已是遵义广大农民的“钱袋子”。

遵义,这座红色印记之城,或许只有绿色能与之平分秋色,且“绿得可爱”。3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原生态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处处风景如画、美得醉人,令游客和遵义摄影人流连忘返、收获满满。2014年遵义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中国摄影创作基地”。

今天,遵义这座红色之都、生态之城、醉美之城,传承着红色文化的基因,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正散发着醉人的余香,遵义人民见证了红军的英雄壮举,目睹着红色之城翻天覆地的巨变,正在抒写下一个百年奋进的新乐章。

(作者系遵义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1928年,遵义城全景。杜立勤 供图(选自《人间正道是沧桑》画册)  

1935年,遵义城区的德胜门。李惠军 供图

1949年,流经遵义城区的湘江河。李惠军 供图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遵义“海龙坝”,受到老区人民热烈欢迎。李惠军 供图  

1950年,参加遵义专区第一届农民代表会议的代表们席地就餐时,由学生组成的歌咏队为代表们演唱歌曲。遵义市政协 供图(选自《人间正道是沧桑》画册)  

1967年1月8日,遵义人民在遵义劳动人民文化馆广场(现凤凰山文化广场)举行遵义会议32周年纪念大会。李惠军 供图 

20世纪70年代,遵义会议会址前,妇代会代表合影。成阿孟 供图(选自《人间正道是沧桑》画册)  

1978年,遵义市民自发在遵义会议会址前庆祝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周伟 摄(选自《人间正道是沧桑》画册)  

20世纪80年代,遵义,节日中的教师。吴传彦 摄(选自《人间正道是沧桑》画册)

2015年,各地游客国庆长徦排队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吕昌均 摄  

1983年3月27日,遵义市中心丁字口街道旁,由国营天义电工厂(今中航工业贵州天义电器有限公司)团委组织的“学雷锋为您服务”活动,缝纫小组队员们在为市民免费裁剪和缝制衣服。冯振伟 摄 

 

1985年,遵义的苗族女孩。张赫嵩 摄(选自《人间正道是沧桑》画册)  


2015年1月24日,赤水举行纪念红军“四渡赤水”80周年冬泳抢渡赛。秦建国 摄

20世纪90年代,遵义东方百货大楼前举办的一场露天服装走秀。李惠军 摄  

2009年7月12日,一批游客登上娄山关小尖山战斗遗址聆听长征的故事。朱小松 摄  

2016年1月24日,遵义一场瑞雪后,市民登红军山赏雪。李惠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