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收藏本站 登录|注册

文章详情

百年城像 | 雄安:沸腾的热土

发布时间:2021-07-26

1938年,八路军活动在大清河上。 李棫 摄  

1943年,白洋淀雁翎队在荷花塘里准备配合部队伏击敌人。 李棫 摄

1944年,河北白洋淀,妇女缝军衣。石少华 摄  

1945年8月19日,河北安新,在安州镇召开的万人庆祝抗战胜利大会。SIPA PHOTO 希帕中国 供图

1965年,容城县白洋淀边的农民捕获一条大鲤鱼。王彦民 摄

1972年9月,安新县王家寨村民在采摘菱角。李棫 摄 

1976年,雄县北沙公社植树造林。董克忠 摄  

1985年,干枯的白洋淀,远处是一队淀中奔跑的马车。张英杰 摄  

1989年,白洋淀,戏水的小姑娘。安哥 摄  

1995年,河北省安新县赵庄子村农民赵波,是当年的“雁翎队”队长,故事影片《小兵张嘎》中的张嘎子原型之一。图为赵波带领儿女们到白洋淀回忆当年带领水上游击队打敌人,保家乡的情景,教育后代爱国家,爱民族,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范德元 摄  

1996年,白洋淀,清晨渔民划船入湖中围网劳作。SIPA PHOTO 希帕中国 供图 

2008年11月14日,河北双羊毛纺集团有限公司,工人在忙碌工作。河北安新、高阳、容城分别是我国重要的羽绒制品、毛巾毛毯、服装生产基地。巩志宏 摄 

2016年,夏季的白洋淀。  贺友顺 摄

2019年1月16日,雄安高铁站施工现场。 王大田 摄  

2018年,第二届国际马拉松赛在白洋淀高铁站鸣枪,5000人参加了比赛。 宋一力 摄  

2019年3月,雄县梁神堂村百姓在进行花会表演。今天的梁神堂村已被雄安高铁站取代。  王大田 摄  

2019年4月10日清晨,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现场已是一片繁忙景象。自2017年11月13日“千年秀林”第一棵树扎根,新区已经完成13余万亩、1100多万株的造林任务。 王伟伟 摄  

2021年3月21日,容城县晾马台村村民张岩、尚俊阳的婚礼正式开席。 周晋明 摄  

2020年9月24日,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安置房项目建设工地的塔吊司机阿洛春梅在俯瞰雄安。  牟宇 摄  

2021年,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在新投入使用的雄安高铁站。    任双双 摄


风云际会 梦想启航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成为中国的焦点,世界的热点,历史的节点。雄安新区,风云际会;燕赵大地,春潮涌动。

2021年7月1日,安新县寨南村96岁老党员卢常禄早早起床,戴上党徽,并取出“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挂在胸前,然后和孙女一起端坐在电视机前。当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的时候,卢常禄热泪盈眶。卢常禄曾是抗日武装雁翎队的成员之一,1945年由于他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在党组织的推荐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说:“当时宣誓是在白洋淀的一艘小船上,那个场景我一直深深地记在心中。从宣誓的那一刻起,这么多年,我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我们要感谢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百年征程,走进新时代,镜头对准这片沸腾的土地,有担当者不会缺席历史的关键节点,广大摄影人把心中的焦距不断调成激昂的仰角,宏阔的俯角,温煦的近景,用心感知这片希望的热土,感受历史文化的血脉风骨,传达雄安新区建设者焕发出的磅礴力量,讴歌新区百姓热爱生活、回报祖国的赤子之心,展示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殷殷期盼!

雄安之美,首在历史人文厚重,可歌可泣。无论是明嘉靖年间容城杨椒山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还是明末“北方孔子”孙奇逢的屡征不仕,精神高洁;更遥想北宋杨六郎与瓦桥关,威震四海。每一个历史传奇,都在时间的长河中泛起荣光,鼓舞激励着后来者,奋勇向前,无畏无惧。

今日雄安新区,雄县、安新、容城三县呈掎角之势,互为表里,雄壮之风,安详之气,包容之质,更造就了雄安新区雄奇、美轮美奂的人文特性与风情画卷。

还有那些雄安新区肥沃土地孕育的美的“精灵”,美的“天使”:白洋淀芦苇画、白洋淀苇编,雄县纸花、黑陶,容城男装、布艺玩具,安新“一花三宝”。当然还有令人垂涎欲滴的雄安小吃:鸡里蹦、荷叶茶、松花蛋、龙凤鸭、甲鱼丸……

人文、景观、物产,凡此种种,无不洋溢着强烈的生命气息,或充满激荡历史的巨大能量,或体现雄安儿女对家国对社会的情怀,对苍生万物的呵护和大爱。

雄安一位渔民老大娘说,不知道雄安新区将来的楼房里让不让盘土炕。她深情地说,她睡了一辈子的土炕,睡了一辈子的芦苇席,将来的新区,要是还能让她织了一生的土炕芦苇席子的手艺用得上,这雄安新区就是咱老百姓信得过的家,住着美的城。

我们镜头里的雄安新区,看得见山,看得见水,更应该记得住乡愁。通过光与影,我们相信,未来的雄安新区一定会有鳞次栉比的广厦,但也一定会有逐水而居,渔歌互答,更会有青瓦舍和古朴的土炕安放宽展展的白洋淀芦苇席子……

雄安专题还激起了我们对老一辈摄影家和艺术家的深深怀念。摄影界前辈以及他们所拍摄的经典作品,所塑造的英雄群像,所刻画的风俗画卷,是引领我们的旗帜。这些在中国现当代文艺史上闪闪发光的不朽名字是:孙犁、徐光耀、杨沫、沙飞、石少华、李棫、王彦民、董克忠,以及他们笔下、镜头中的水生嫂、小兵张嘎、牛大水、杨小梅……他们的灵感一定都来自于白洋淀那片水域激起的热潮和雄安精神刮起的红色旋风。

一千多年前,一代英主柴荣为雄州、霸州命名,为这方水土留下英雄之气。新的时代,雄安新区,既雄且安,既召唤新城雄起,又俯身专注民生,利国安民。雄安新区,是华夏民族的呼喊,又是历史醉人的吟唱……

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雄安这片饱受战争洗礼的热土,与贫困顽强斗争,终于在新世纪迎来举世瞩目的新区建设阶段。雁翎队、小兵张嘎、新儿女英雄传……先烈的传奇赋予雄安红色底蕴,今朝的你我书写雄安新篇章。雄安组织党员干部收看建党百年庆祝大会直播后,大家纷纷表示,作为雄安新区建设者,一定努力工作,砥砺奋进,永远跟党走,投身到雄安新区建设大潮中来,推动雄安创新发展,传承红色基因,落实“千年大计”,努力建设“人类发展史上的典范城市”。

今天,走进热火朝天的雄安,灯火阑珊的工地、飞速旋转的塔吊、往来穿梭的车辆,谱写了感召时代的行进曲。留住历史,记录时代,我们摄影人责无旁贷。

我们的雄安新区要长成羽毛丰满的雄鹰,鹰击长空;不远的将来必定长成“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1年·第56期·58版

作者:张保林

(河北省摄影家协会雄安影像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