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2023“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入展摄影作品-《曹娥江影像志》
发布时间:2024-05-13
作品名称:《曹娥江影像志》
作者:吴德
作品阐述:
上世纪来,上虞随着改革开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一条江、一群人和一座城见证了上虞40年的历史,也成为我自己个人命运和时代变化的紧密结合体。
从1980年起,我便习惯用相机记录母亲河曹娥江边的百姓生活和这座城市的发展。那时,我在上虞棉纺织厂工作,参加了摄影兴趣小组,经常拿着相机拍摄纺织工人的生活和工作,拍摄范围慢慢从原来厂区的延伸到上虞县(今绍兴市上虞区)的重要活动和百姓生活。我对厂区的热爱也逐渐转变为对上虞城市和曹娥江的热爱。
在我的镜头中,有全景的曹娥江景观40年来变化的对比,有40年间城市岁月的变迁,可以看到田埂上走过的嫁妆车队,在村口小卖部看过的黑白电视机,还有亚运圣火传递途经解放街的盛况,直至21世纪流光溢彩的一江两岸……这些流动的影像连缀成篇,汇集成一份城市的视觉档案。一张张照片随着时间的流逝,融入潺潺的曹娥江水,把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谱成了歌。
我之所以选择了将不同时代的同一主题通过并置的方式呈现出来,也是基于纪实摄影历史演变中的一种重要元素所展开的——时间的力量!
纪实摄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拍摄者以一种时间的延续观念来面对所拍摄的对象,不管是动态的社会生活事像,还是相对静态的历史人文景观,都必须将其时间的延续性清楚地表达出来。它不讲究新闻摄影的短、平、快,却注重对社会生活和地理环境的深入考察和连续纪录。
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一个非常短暂的瞬间,但是对于一座城市的变化,尤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取得飞速进步的背景下,却是沧海桑田的巨变。并置画面的设计巧思就体现在可以从多侧面、多角度,尤其是时间的延续性上展现社会的生存方式。不仅让人有对当代生活的感悟,更重要的是让后人在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中,寻找一种知往鉴来的价值。
我追求的,不仅是清晰地记录当下社会生存的状态,更重要的是用镜头抒发我对这座城市的乡情,用我的视角展现城市的不同面貌,用照片讲好故事。
评委评语:
以并置式的影像,通过新旧内容的对比来表现某一空间区域的历史变迁,这种方法多见于近十几年来的影像采集、图片编辑、图书出版和展览当中。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信息表达直接明确,对比强烈,说服力强。难点在于,新老照片之间的比对关系往往差强人意缺乏紧密的关联性逻辑。吴德的这组照片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刘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