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

收藏本站 登录|注册

文章详情

与EOS结缘,打开发现世界的眼睛

发布时间:2016-07-04  作者:费茂华  来源:中国摄影报

  费茂华,现任新华社摄影部高级记者。2005年起成为新华社体育摄影记者,曾参与十运会、泛美运动会、好运北京系列赛、北京奥运会、索契冬奥会、伦敦奥运会和仁川亚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的拍摄与报道工作。作品《2007运动瞬间》获51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体育动作类二等奖;《光影传奇2007》获中国新闻奖组照复评二等奖,《国庆日》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2009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2010年作品《梯队飞行》获国展金奖;荣获美国新闻摄影师学会举办的2008年度最佳新闻摄影比赛年度体育摄影师金奖,《两岸猿声啼不住》获2009年度最佳新闻摄影比赛奥运特写类优秀奖,等等。2015年,他被授予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当你有了一台相机之后,思维方式就发生了微妙的改变——就像一个孩子突然有了一个玩具,要想不让他玩是不太现实的事情;就像一粒铁砂在不知不觉中靠近了一块磁铁,等到惊觉时已无法自拔。
  然而我和相机的故事开始得并不美丽。

费茂华作品

 

那是2003年,我作为新华社第一批驻外电视记者被派驻非洲的肯尼亚,当时新华社倡导一种被称为“一专多能”的对年轻人的培养方法,就是让年轻人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文字记者也要学习摄影技巧、电视记者也要学习写文章……于是就给我配了一台佳能EOS  D30相机和三个镜头。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对摄影进行了一些不成熟的探索。
  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我对相机上那些神秘的按钮都代表着什么高深莫测的功能感到困惑,自己又没有说明书,仅在出发前请一位朋友帮我调试了相机,并把相机设为全自动,这样,我只用按动快门便可以得到自认为还不错的照片……于是,悲剧了。
  2003年5月,我和两个同事成为了第一批登上“非洲之巅”乞力马扎罗的中国记者,那天早晨,登顶之后,我在零下10多摄氏度、海拔5895米雪山顶上拍摄了很多照片:冰川、日出、冲顶……登山结束后,我在电脑上打开了这些照片,万分惊恐,没想到在光照情况很好的情况下拍摄的这些照片居然会这么粗糙,不仅仅是在照片的暗部噪点相当沉重,即使是在天空这样曝光比较充分的区域,噪点也显而易见。我感到困惑,这究竟是为什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从网上下载了相机的说明书,这才恍然大悟:可能是某次我的误操作,居然把相机的感光度设成了ISO 800。
  此事成为我摄影生涯中最惨痛的教训之一:在我的人生中,可能仅有这一次登上乞力马扎罗的机会,但由于我对所使用相机的不了解,给那些记录着我登顶历程以及非洲之巅绝美景色的珍贵照片留下了无法挽回的遗憾。
  然而“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这个悲剧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让我对相机的功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且随之扩展到画质、光圈、快门速度、色温等,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非洲这片天高云淡、风清月明的摄影天堂里,一个刚学会用相机的人最可能做的事就像后来我儿子刚刚学会自行车时一样——那时,他连上厕所都要骑着自己的小自行车去——于是摄影成为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每天都带着相机在街上溜达,相机几乎成为了我观察世界的眼睛。
  2004年的8月正是雅典奥运会如火如荼之时,千里之外东非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新华社非洲总分社一间斗室中,还是一个电视记者兼摄影初学者的我看着电视上龙腾虎跃的激烈场面,突然在心中出现了一个看上去有些不靠谱的梦想:“我能否作为一个摄影记者去采访4年后的北京奥运会?”
  2005年3月,我终于无法拒绝这个梦想的诱惑,在任满回国后立刻由一个电视记者改头换面投入了摄影之门。感谢新华社摄影部虚怀若谷地收留了当时对摄影可以说是一穷二白的我,并给予我化腐朽为神奇的培养,将我这个摄影初学者打造成了一个熟练的摄影记者。于是,在我做梦4年后,梦想实现了,并且,在北京之后,我的梦想又延伸到了伦敦。
  如今,又是四年过去了!我的奥运梦想将飘到大洋彼岸的里约,我期待着再次见证中国体育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