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收藏本站 登录|注册

文章详情

2018“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入展作品《高墙外的救赎》-王振宇

作品:高墙外的救赎

作者:王振宇

作品阐述

在普通百姓眼中,犯罪就要被关进监狱,限制人身自由,这或许是保障社会安定最有效的办法,但刑罚的目的不是惩罚和报复罪犯,它根本宗旨是矫正罪犯的心理及行为,回归正途,重返社会。

2003年,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国试点,2014年全面推进。2013年至2017年,全国司法行政机关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89.6万人,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间重新犯罪率一直处于0.2%左右的较低水平。

他们触犯了刑法,但是因为身体、年龄、犯罪情节等原因在监外执行,他们是社区服刑人员。遭到家人不解、朋友嫌弃、邻居鄙视,社区服刑人员承受着巨大生活压力。2015年9月,浙江省嘉兴市阳光家庭社工事务所同嘉北司法所试点社工介入社区服刑服务项目,立足于对社区服刑人员思想教育、法律学习、生活关心,帮助他们融入家庭、回归社会,在高墙之外救赎心灵,获得重生。

犯罪后遭受的身心惩罚与煎熬是大大多于犯罪之时,矫正,在于心。“社区服刑有期限,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成为朋友,帮他们化解心中的恨和困难”,嘉兴市阳光家庭社工事务所负责人董金娣说。

钱建忠被家庭抛弃,自暴自弃,先后两次诈骗,第二次被判刑时,因脑瘤而判缓刑,被司法部门安置在医院病房,在生命即将走到终点时,钱建忠被社会的关爱感化,决定捐献遗体为自己的行为赎罪;即将成年的小雄(化名)因父母离异生恨,弃学不归,盗窃电瓶车、入室盗窃,社区服刑开始时无视规章制度,拒不配合,如今,他和父母关系缓和,在理发店成了一名学徒;阿敏(化名)曾经经营着一家生意红火的理发店,但她的理发店却成了毒品交易场所,被判重刑,因女儿在哺乳期,法院决定暂于监外执行至哺乳期结束,社区服刑期间,阿敏(化名)一直努力地接受改造,但法不容情,到期后阿敏(化名)被收监执行剩余刑期……

推荐语:

2016年春节前,摄影记者王振宇了解到浙江海宁一位社区服刑人员想捐献器官的消息,在与我讨论选题时,我感觉这是一个有温度、有深度,同时传递着温暖温情和满满正能量的影像题材。

我没想到的是,王振宇这一跟就是近3个年头,要不是最近编辑这组照片时,我都快要忘记了。

在近三年的时间跨度里,王振宇都经历了什么?

“难!不知道该不该进行下去。”王振宇说,他的拍摄过程就像很多社区服刑人员的心情一样纠结。

王振宇的这组纪实摄影作品从前期获知线索、了解接触,到走进一个个矫正人员,在缓慢的时光里,摄影师得以体味被摄者的生存状态,挖掘出丰富的故事情节,最终展示出有始有终、有血有肉、有矛盾冲突和情绪高潮的丰满故事。我想,好的纪实摄影报道唯有肯花时间,才能收获满满。

好的照片都是时间沉淀出来的。

王振宇默默地记录了近三年时间,从最初的一位社区服刑人员被感化、捐器官回报社会的普通人物故事,变成了一组中国司法进程大背景下社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重获新生的纪实摄影报道。

好的纪实摄影作品,需要有恰当的切入点和影像语言,这考验的是摄影师的身手;而好的身手源于细致观察、独特思考和细节呈现。一组纪实摄影报道既要有完整的结构,要有影像的视觉变化,更要通过细节呈现和情感冲突来拨动读者心弦,产生视觉冲击之外的“心灵冲击”。

常规的影像叙述需要人物的正面形象、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等画面语言写实写意,而社区服刑人员因为身份的特殊,为了保护隐私,为了不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他们的真实姓名和相貌,以及与外界接触时被辨认出来的任何痕迹都不允许公开,这无形中加剧了拍摄的难度。

王振宇的这组《高墙外的救赎》,尽管我们看不到照片中人的脸庞和表情,但同样能够感受到社区矫正人员内心的纠结与煎熬;摄影师通过角度变换、局部呈现和光线运用等技巧做到了,而且通过画面的经营让整组报道比常规的拍摄寓意更深刻。

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的劳动改造、集中学习这样的画面形式太过单一,王振宇通过司法、社工事务所等机构筛选典型犯罪类型和人物,试着走进他们的生活。从未成年人、老年人、销售假药、公职人员受贿、环境污染、淘宝卖假货等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点选取拍摄对象,“小心翼翼”地记录他们的救赎历程。

有这样几幅画面让我记忆深刻:徐华(化名)心理辅导课上那双忧郁而坚定的眼神;小雄(化名)矫正期满重获自由时的振臂一挥;春节前为病中的钱建忠换上新棉鞋;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后,拿着玩具汽车的大伟(化名)再也不想去碰车……这些细节影像的呈现靠的是摄影师在现场深入的思考和敏锐的捕捉,靠的是摄影师的身手。

纪实摄影师一定要关注生活,关注百姓,用心用情感受人物命运和人性本真,用镜头讲述变革时代背景下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

如果说拍照是一场抵达,那么只有抵达人物内心深处,才能定格出活生生的形象。正因为这样,王振宇镜头里才会有社工帮助小雄重拾亲情,才会有脑瘤晚期患者钱建忠悔恨的泪,才会有编织围巾为贫困地区孩子送温暖,才会有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扫墓……三年时间,王振宇和社区服刑人员共同经历,经历真诚与坦然,经历亲情与救赎。

曾经有一句很煽情的话拷问摄影师:对于你拍摄的人,你爱他吗?只有爱,才会不计得失,真诚地与被摄者交流,传达出荡漾胸怀的温度,与他们成为朋友。正是有了这份漫长的陪伴,让摄影师与被摄者彼此敞开心扉,倾诉衷肠;正是有了这份漫长的陪伴,摄影师才得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正是有了这份漫长的陪伴,被摄者面对镜头才会真实自然和生动。

我不断地问自己,王振宇近三年的坚持与付出值得吗?在传播新业态下,速度和流量的确都很重要,然而在“专业”面前,它们并非唯一决胜因素。一个自媒体号一天可以生产好几条“10W+”,人们茶余饭后需要“掌中快餐”,但同样也需要这样的“硬货”,流量不是验证纪实摄影的标准,赋予时代烙印才是纪实摄影的价值。职业摄影师可以“扬长避短”,从质量和深度上下功夫,以专业水准坚守专业精神始终是不变的理念和追求。

每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王振宇都在现场,为我们讲故事。镜头讲故事没有捷径,要有思想深度,更要有时间跨度;摄影师不仅是瞭望者更是守望者,在这个变革急剧、命运迭宕、热点话题层出不穷的时代,在这个影像喧嚣的当下,让我们放慢匆匆的脚步,抓住时间这条长线,坚持一份有深度、厚度、更有温度的守望,来彰显纪实摄影的力量。

高墙之外,心灵的救赎仍在进行……矫正社区服刑人员被称之为高墙外的“灵魂诊所”。数据显示,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间重新犯罪率一直处于0.2%左右的较低水平。王振宇“吃力”地完成了这组纪实报道,用图片诠释着“矫正,在于心”的时代主题。

矫正于心,影像于心。(杨晓东)

评委点评:

模式化的影像表达往往会出现在“救赎”这样的题材中,随着被救赎者的标签和空间局限,摄影师往往在拿起相机前就为拍摄对象画出了一个界限,怜悯或励志。王振宇《高墙外的救赎》这组作品,似乎出乎我们的预料,他没有刻意给影像以身份认证,而是通过近乎自由和随意的影像表达,描述了服刑人在墙里墙外的生存空间和状态,通过不刻意,不做作的肢体语言捕捉,表述着他们内心的自由、禁锢和救赎。(赵迎新)

1、61岁的徐华(化名)曾在机电公司工作,她将10余吨含铜废液、4余吨含镍废液交由未取得废液经营许可证的人处置,被判处环境污染罪,缓刑一年。徐华(化名)在心理辅导课上写下自己乐观的理由:我有个宝贝孙女。徐华(化名)很后悔做了危害后代的事情。

2、2016年4月15日下午,嘉北司法所入矫宣告室外,入矫仪式迟到50分钟的小雄(化名)被批评教育。2016年1月,19岁的小雄(化名)因盗窃电瓶车被判有期徒刑10个月,缓刑1年。4月,从看守所出来的小雄(化名)到嘉兴经开区嘉北司法所报到,正式入矫,开始为期一年的社区服刑,正式入矫,开始为期一年的社区服刑。

3、小雄(化名)从小就跟着父母从贵州山区来到嘉兴,14岁时,父母离婚,小雄(化名)的监护人是爸爸,而他将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间破裂的的原因全部归结到爸爸头上。“我恨他!”小雄(化名)辍学离家出走了半年,泡在网吧,结识了一帮“兄弟”,没钱时就跟“兄弟”们一起偷电瓶车,小雄(化名)负责放风,在一次偷盗中被便衣警察抓了现行,关进了高墙之内。“里面的生活像是一场噩梦。”小雄(化名)说。

4、入矫仪式上,司法所工作人员向处于严管期的小雄(化名)重申了矫正期规章制度。

5、小雄(化名)在小区中捡垃圾,社区服刑人员必须定期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小雄(化名)说,这比之前在高墙内洗马桶要“体面得多”,这辈子不会再想进去。20岁出头的年龄正是三观逐渐稳定的时期,为了避免这个年轻人再次犯错,司法所和社工把小雄(化名)列入“重点保护对象”,帮他解开心中的恨。相对监内服刑,监外的社区服刑不会限制人身自由,社区服刑初期,小雄(化名)是抗拒的,电话不接,集中教育学习迟到甚至旷课。

6、2017年3月14日,小雄(化名)的矫正期即将结束,他悔恨将自己的过错归结于父母的不合,想重拾这份亲情。社工一次次找小雄(化名)面谈,发现他的长处,鼓励游手好闲的他找到一份工作;了解他和父母的心结,教他和父母沟通的方式,避免冲突。

7、2017年3月31日,小雄(化名)矫正期满,重获自由。虽然他参与的另一桩盗窃案还未宣判,但小雄(化名)觉得,即使再接受法律制裁只是时间的问题,重要的是心里有了爱。

8、2018年2月5日,小雄(化名)又出现在社区服刑人员集中学习行列中,此时的他已经跟妈妈居住在一起,在理发店做学徒,每天的工作就是给顾客洗头,长期接触水让他的手开裂,不得不带着手套防止感染。

9、阳光家庭社工事务所把枯燥的法律知识学习放进法治公园,让社区服刑人员一边劳动,一边学法。

10、2016年2月4日,脑瘤晚期的钱建忠在病房里落下悔恨的泪水。钱建忠诈骗两次,他是个罪人,却得到了关爱,命在旦夕的他想用捐献遗体的方式赎罪。

11、2017年春节前,社区、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来病房里看钱建忠,给他买了新棉拖鞋,还送了新年红包。钱建忠捐献遗体的执行人离世,在变更执行人时,红十字会联系到了钱建忠多年不往来的儿子,儿子坚决反对,遗体捐献程序被迫中断。直至离世,钱建忠用捐献遗体赎罪的愿望还是没有实现,但是,他的心善了。

12、湖北籍的阿丽(化名)开美容店,在暴利的诱惑下,她销售了假玻尿酸。社区服刑期间,阿丽(化名)将美容店转手,立誓赚良心钱。

13、阿丽(化名)和其他社区服刑人员一起诵读《三字经》。

14、阿丽(化名)的社区服刑报到册子中记录着每一次劳动、学习的内容和心得体会。

15、2016年开春,油菜花盛开,社区服刑人员一起走绿道,释放自己的压力。

16、猜灯谜式的有奖法律知识竞答,可以让社区服刑人员主动参与到法律知识学习中来。

17、在法制公园公益劳动,可以让社区服刑人员一边劳动,一边学法。

18、社区服刑人员一起清理老小区的菜地,面对居民的漫骂,社区服刑人员需要跟他们讲道理。

19、春节前,嘉北司法所和阳光家庭社工事务所组织社区服刑人员茶话会,给生活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发了慰问金。

20、解除心理负担是社区服刑人员重返社会的重要途径,阳光家庭社工事务所通过下棋等娱乐方式让社区服刑人员互相倾诉、互相开导。

21、社区服刑人员中有不少母亲,大家一起织围巾,为贫困地区的孩子送温暖。

22、秀洲区洪合镇,大志(化名)是随着打工的父母来到嘉兴城郊,一向内向的他在网吧发生口角,打碎啤酒瓶戳向对方的脸,故意伤害罪被判缓刑一年。大志(化名)说完全是冲动,这一年会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哪也不去。

23、社区服刑人员一起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24、大伟(化名)下班时驾车途经园林工人作业现场,茂密的枝叶挡住了他的视线,撞到一名园林工人导致死亡。出事后,大伟(化名)不想再去碰车。

25、开网店的李斌(化名)销售贴牌服装,被叛假冒注册商标罪,缓刑三年并处罚金。

26、2018年8月24日,62岁的陈瑜(化名)刚刚获得保释,2010年,时任村支书的他被判受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有期徒刑十年。陈瑜(化名)在监狱中表现良好,监禁七年十个月十天后获得假释,剩余的一年一个月二十一天进行社区服刑。“在家服刑”的陈瑜(化名)已经不认识这个日益更新的城市,他能做的仅是在家里烧饭、打扫卫生。

27、清明节,社区服刑人员到烈士陵园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