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2018“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入展作品《我的爷爷奶奶》-刘磊
作品:我的爷爷奶奶
作者:刘磊
作品阐述:
爷爷奶奶两个人性格迥异,爷爷憨厚少言,奶奶热络外向。所以,就在那田间地头、屋前屋后,两个人却也有着迥异的生活轨迹:爷爷钟情于黄土地,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给予最深切感情的就是这一片片土地;奶奶喜欢拉呱,喜欢保媒,喜欢看热闹串门子。
老家的习俗只能为最年长的长辈过生日。爷爷的母亲在2006年过世,她以98岁高龄结束了我不太了解的人生。从那以后,我们每年都可以为爷爷庆祝生日了,今年是他人生的第85个年头。奶奶比爷爷小两三岁,因为她不单独过生日,家人在爷爷庆祝生日的同时也当是为她祝寿,这样儿女们就省了不少事,也让我更加含糊了对奶奶年龄的印象——我本来就不关注那不断增长而又终会停止的数字。
两位老人身体非常硬朗,一年又一年地看来没有什么变化。1943年大饥荒,10岁的爷爷爬树摘榆叶摔下来断了几根肋骨,也没能医治,致使他驼背至今。老头的皮肤黝黑透亮,一眼就可以看透皮下的血管和肌肉,他总是闲不住手脚,不怎么说话;奶奶五十多岁时,头发几乎白尽,她的眼睛稍长而尾角略微抬起,看上去精明而又干练,她也闲不住手脚,更爱拉家常。我想,是不是人老到一定的年岁之后就不怎么变化了,我从小跟着他们长大,对他们样貌的印象一直也就是这样。他们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落户,他俩生活在老家村子里,守着两片院落,种着四五亩田地,牧养着二三十多只山羊,从不向儿女要钱,有的时候还接济下儿孙。八十岁的老两口身体健康,自给自足,这被亲戚和乡邻所传颂。我曾几次向爷爷奶奶和父辈建议每月给老人一些生活费或者接他们离开村子,不要让他们劳作了,但是被他们所有人当玩笑一样转移了话题。
奶奶说,要是儿子给钱,儿媳妇肯定不愿意。她对婆媳关系有着悲观的论断,她曾多次向我说起她和她的婆婆——爷爷的母亲之间的恩怨琐事,但是我总记不住其间的细节,或者压根就没往耳朵里听。有的时候,奶奶也会拿爷爷说事:“你爷爷那倔直好强劲儿,要是到儿女家里,饿死了也不准儿(会)要口干粮。”
爷爷性格确实很倔直。他不论冬夏冷暖早上雷打不动地五点起床,晚上九点睡觉,整天忙碌于农活营生,就算遇上刮风下雨不能出门,他也会守在屋檐下修犁弄锄,或者挖砖撬瓦修整院子。村里到他这个年龄的老人平日大多会三两成伴,找个树下屋角坐在马扎或者石块上闲谈嬉笑,但他不会参与其中,只是骑着载有农具的三轮车或者赶着羊从人群前默默经过,招呼也懒得打。
奶奶骂他:“贱骨头,干活命。”
他说,“你没见屋角树底下的没好人吗——不是寡妇就是老光棍。”奶奶眨巴眨巴眼,仔细想了一下,爷爷说的还真有点依据。
奶奶心眼活,性格外向,不认死理儿,说话办事软硬都行,年纪大面子足,劝人说事是一把好手,经常有人找她帮忙说媒。她经常自夸自己保媒至少成功一百桩了,这是好事,老天爷的功德录上有记录。我的爷爷反驳说也就五十桩,而我经常拿几桩最终离婚的出来调侃,她哈哈大笑,不以为然。
奶奶喜欢看热闹,谁家有什么红白事,她必定到场瞧个究竟。于是我自小跟着她没少吃了结婚酒席或者丧事宴,她总是在酒桌下拽我衣服或者用眼神提示我去夹鸡腿,而且她在众目睽睽下动作很大,甚至干脆直接夹菜给我,这令我感觉羞愧,我有时会当众揭穿她,但是没用,顶多换来一句“还是孩子”作为解释以缓和尴尬气氛,即使现在面对已成家的我,她在餐桌上仍然习惯性地使些小动作让我多吃肉菜——我也无奈地习惯了。
我阳历生日在1988年,农历生日是丁卯兔年,但爷爷和奶奶一直强调我是属龙的,因为我的生日在立春之后四天,他们认为既然立春自然当作农历戊辰年算属龙,每当他们和别人论及我属相而遇到不同见解时,总是不厌其烦地据理力争,尤其是奶奶,她总是提高嗓门,“俺是打春后四天出生的!算卦的都说俺属龙!”
我在万年历上查询自己的属相是兔,奶奶争辩说:“你出生的时候太阳还一竿子高。龙是大属相,腊月下午的龙没什么事儿——顺当。要是个兔子就不行了,腊月天地里没草,饿得慌——你连(大)学也考不上。”小时候,他们还买了一个有着龙凤图案的白瓷碗作为我专用的“龙碗”,不许其他人使用。
我工作后回老家的机会少了,最近一次回到老家是在中秋节,正赶上了天黑,奶奶忙着为我做了一碗面条,上面还是盖着一层我不爱吃的鸡蛋,碗还是自己的“龙碗”,龙的图案依然清晰,只是边缘有点磕碰的瓷碴。我惊喜地感叹:“这还是那个‘龙碗’啊!”但是不见回应,只看到院落中奶奶扫地的忙碌身形,满头白发在黑暗中十分显眼,她和爷爷平时吃饭很晚,要比城市生活的饭点晚两三个钟头,爷爷放羊还没有回来,她要赶在爷爷回来前把院子和羊圈打扫干净。我想,她大概也有点耳背了吧。
这几年,我时不时会梦到爷爷或者奶奶的丧礼,我在梦里痛哭挣扎,醒来心肺依然闷疼,眼泪湿满枕巾。我将手机拿到枕边,生怕有报丧电话会打过来,等熬到天明,我就会打电话给他们,随口问候几句无关紧要的话或者随意抱怨一下他们的“不是”便挂了电话,再次泪流满面。我和媳妇说,这是潜意识在为我解压,怕我一下收到他们的噩耗受不了,在梦境里一遍又一遍地为我预演。
评委点评:
这是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时代,作者用10年的时间纪录了自己的爷爷奶奶,凸显了作者的亲情情怀和专业视角。当下,摄影创作中用镜头对准基层、对准父老乡亲,真正体现深入生活的创作方法。纪实摄影具有严肃性的特质,他需要作者用严谨的态度去观照社会、感召人心。西方有句谚语:当你爬到山的顶峰,才能看到上山最好的路。(李洁军)
1、 我为爷爷奶奶拍摄的肖像。爷爷奶奶生活在老家,守着两片院落,种着四五亩田地,牧养着二三十只山羊,自给自足,身体康健。
2、 晚上十点半,奶奶还在和我拉家常,爷爷早已入睡。每次回老家,奶奶都和我们拉家常到深夜,但是她总能在早上6点准时起床。早起开大门,是他们多年的习惯。
3、 连日阴雨,爷爷检查家里的建筑有没有倒塌风险。厨房已经被支上了一根树干。
4、奶奶(左)和村里的老太太们一起帮思胜老奶奶做寿衣。村里的少数老人保留着生前做寿衣的习俗,但是能做好针线活的人却不好找,奶奶算其中一个。
5、正在放羊的爷爷。村里到他这个年龄的老人平日大多会三两成伴,找个树下屋角坐在马扎或者石块上闲聊,但他从不参与其中。
6、腊月二十九,爷爷和奶奶在打扫屋子。墙上贴着的明星挂历、年画以及我儿时的奖状,距今已有二三十年了。
7、大年初六,爷爷奶奶邀请街坊邻居来家聚餐。儿孙平时不在身边,邻居给予年老的他们不少帮助。各家的男人作为代表出席,爷爷负责陪客,奶奶张罗后厨。桌子空处把“席口”的地方是我和父辈的位置,我们负责接菜。
8、奶奶抓住生病的公鸡喂消炎药。
9、爷爷和奶奶把刚出生不久、几近冻死的羊羔抱进闲屋烤火抢救。
10、爷爷骑三轮车载奶奶去镇上赶集。虽然村里有商店,他们还是习惯赶集购物。
11、奶奶陪着爷爷到镇上的诊所看牙医,制作满口假牙。他们认为大医院看病花钱多,无论如何也不去大医院看病。
12、家门外的玉米秸垛突然失火,爷爷和奶奶连忙起床到大门查看。奶奶怕有坏人趁乱偷盗,嘱咐我不要出门。当晚村里多处玉米秸垛起火,原因至今不明。
13、奶奶在厨房里收拾东西,我无意中发现她头部的一侧的头发脱落得厉害。奶奶50多岁时,头发就几乎白尽。
14、奶奶在一个丧礼现场捡到一截玉米棒。奶奶喜欢看热闹,谁家有什么红白事,她必定到场瞧个究竟。
15、爷爷不顾我和奶奶的劝阻,爬上槐树为羊钩槐叶。1943年大饥荒时,10岁的爷爷爬树摘榆叶不慎摔下来断了几根肋骨,没有及时医治致使他驼背至今。
16、卖羊的爷爷为二三十元钱的零头和羊贩起了争执。爷爷一怒之下将钱甩在地上,和羊贩理论。
17、爷爷打着赤脚坐在椅子上,粗燥的脚前是破烂的鞋底。
18、爷爷和奶奶因为琐事争吵,水杯被扔在地上。
19、爷爷奶奶趁着雨停的空挡,祭祀先祖和神灵。在过去,每逢重大节日,潘庄村民都会进行祭祀活动。而现在,只有一些老人还保留着这些风俗习惯,尊风尚俗是他们这一代老人的共同点。
20、爷爷80岁生日,在亲友的建议下,奶奶张罗爷爷来到县城的酒店庆生。爷爷很少离开老家,县城的环境让他多少有点陌生和不适。亲戚要送爷爷和奶奶回家,爷爷小心地钻进车厢。
21、奶奶介绍成了一桩婚事,她到外村参加两人的婚礼。
22、过年前一天,奶奶梳头打扮,准备出门。
23、爷爷在院子里焚烧垃圾。老家前后的邻居已经不在这里居住多年,他们的房子正逐渐颓塌。
24、我和媳妇带着孩子回老家,爷爷奶奶乐呵呵地抱着我的双胞胎女儿拍合影,与老人不熟悉的孩子们却挣扎起来,哭闹不止。
25、奶奶牙病发作肿起了半边脸,爷爷为她递药端水。也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爷爷和奶奶之间的感情表达非常内敛。
26、爷爷和奶奶在村东建设的物流园空地上摊晒麦子。爷爷奶奶年龄大了,但是他们怎样也不肯放弃耕种自己的土地。每当收获的季节,我和父辈就赶回去帮忙。
27、爷爷奶奶在家门口乘凉。奶奶拿大蒲扇指着天,和爷爷说着什么。
28、一个推销团伙进村搞活动,为吸引村民上当,连续几天以免费的噱头发放产品。奶奶“幸运”地领取了一瓶“漂柔”洗发水,开心回家。这瓶山寨洗发水,和正牌产品包装一模一样,只有品牌名字的一个偏旁之差。
29、在麦收地里劳动的爷爷背影,远处的奶奶和帮忙的乡亲也在劳作。当年刮了怪风,眼看要收获的麦秆被风旋得七转八歪,只能靠人工把麦秆扶立起来,收割机才能卷麦收割。大家都持着长杆揽正麦秆,只有爷爷横手上阵。
30、我步行出村坐车回济南,不让奶奶送我,她就在后面一直跟着。